2011年開始,一場名為“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教育革命,在美國各地悄然興起,很快就吸引了多方的關注。這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形式,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也讓處于課程教學改革焦灼狀態的人們看到了課堂改革的新希望。近年來,國內眾多中小學紛紛仿效和實踐。那么,“翻轉課堂”到底給學校帶來了怎樣的變革呢?
教學結構轉型
說翻轉課堂是一場教學革命,那么,翻轉課堂到底翻轉了什么,帶來了什么樣的變革呢?薩爾曼·汗《用視頻再造教育》的演講給我們帶來了激動人心的宣言,相信下面的分析使你能夠看到課堂“翻轉”所帶來的教學結構轉型。
傳統課堂:學習知識在課堂,內化知識在課外 在傳統教學中,課堂內主要是新課導入,知識講解,作業布置等環節;課堂外主要是用以完成作業(含復習和了解性預習)。在這種教學結構中,課堂主要是用來學習知識,課外主要是用來內化知識。傳統課堂可以看成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很明顯,傳統課堂中的教師“主導”對學生“主體”的取代,使得課堂教學缺乏活力,課堂學習效率難如人意;而學生通過課后作業來內化知識,通過階段考試來檢測學習效果,也難以使學生真正全面地掌握知識。
翻轉課堂:學習知識在課外,內化知識在課堂 在翻轉課堂中,課堂外主要是學生自主學習,自定進度,整理收獲,提出問題;課堂內主要是用以展示交流、協作探究,科學實驗、完成作業,教師巡視、一對一個性化指導等。在這種教學結構中,課外主要是用來學習知識,課堂主要是用來內化知識。從這種教學結構的轉型可以看出,翻轉課堂是將課程教學中的傳統講課和家庭作業這兩個元素顛倒順序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學短片,課堂上的時間則用來練習、實踐和討論。其中,自主學習任務單和教學微視頻是翻轉課堂教學中的關鍵元素,自主學習任務單是課前由教師精心設計的,而教學微視頻也是由教師自己錄制或從網上相關數據庫中挑選的。翻轉課堂不僅創新了教學方式,而且翻轉了傳統教學結構、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建立起比較徹底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也上升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指導者和設計者的“導演”角色。
教學轉型:變教師上課資源為學生學習資源 翻轉課堂不是一種翻版的“先學后教”,而是一種“先學后導,導學一體”。原因是既然學生已經學會,教師何必還要重復地教;如果學生已經學會,那么教師在課堂上要做的就不該是重復地教,而是通過教師適度的訓練、引導,以及形式多樣的互動、交流,使學生已學會的知識得到內化和拓展。在這個過程中,既然教師的教已讓位于學生的學,那么,教師就應該大力開發學習資源,使已有的上課資源變為學生高效的學習資源。所以,只有將教師的上課資源通過教師的神奇之手整合、精煉和重組,變為學生可以輕松、高效學習的學習資源,學生才能學得有效、學得歡暢。
教師自我變革是關鍵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翻轉課堂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顛覆,學生學習的前移,需要教師在課前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單和制作輔助學習的微視頻,在課中立足內化和拓展,檢測自主學習成效、完成進階作業、組織協作探究和組織師生、生生間的展示、質疑與闡釋等。這個過程中,教師雖然從前臺退到后臺,但教師的地位不是被弱化,而是被大大強化了。然而,教師的課堂能否“翻轉”過來,不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而是取決于教師自我變革的信心和勇氣。
觀念的變革: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步驟學習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是按照老師給定的進度進行的,而翻轉課堂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程度控制學習的進度,如學生可以選擇多次、反復觀看微視頻,調節觀看速度等。翻轉課堂最讓學生興奮的是能夠暫停、倒帶、重放講座視頻,直到聽懂為止。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都有所不同,雖然教師早已認識到了這一點,但傳統教學統一的課堂卻無法真正實施分層教學。翻轉課堂承認了學生的不同,并且能夠真正實現分層教學,每位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來學習,學習速度快的學生可以掌握更難的課程內容,速度慢的學生則可以反復學習,并且尋求教師的幫助。這樣,通過課前學生的按需自主學習,課堂學生間的知識差異將會大大縮小,課堂的學習效率必定得到進一步提高。
行為的變革:給予學生一對一個性化指導 在翻轉課堂上,由于不需要從頭重復講解,教師的時間被釋放,可以輔導每一位有需求的學生,也能有時間將精力傾注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身上。許多實施翻轉課堂的老師強調,翻轉課堂最大的好處是改變了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翻轉后,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也可以把有相同疑惑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給以小型講座或演示。顯然,教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互動,而不是在講臺上表演。與此同時,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比以前更多了。教師在忙于與部分學生對話時,學生可以發展自己的合作小組。學生間互相幫助開展學習,而不是依靠教師作為唯一的知識傳播者。翻轉課堂無形中幫助我們形成了一種學習文化,那就是學生不再將學習當作完成任務,而是一件自我需求且有意義的活動。作為教師,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為特殊情況未能上課的學生補課,45分鐘的課堂教學內容,最多10-20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為什么這種“一對一教學”的效率特別高呢?我想這跟在一對一的補課中,學生學習態度特別誠懇,受環境干擾最少,注意力特別集中有很大關系。而翻轉課堂的優勢恰恰是能夠提供這樣一種教師一對一個性化指導的環境。
身份的變革:從“演員”向“導演”轉型 如果說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本位”,那么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這里,教師充當的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指導者和設計者。說得簡單點,教師的角色已從崇尚個人演技和表現的“演員”轉型為把握全局、退居幕后的“導演”。
轉型是教育改革的必然
當投身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時,將會發現:教師不再需要去演完劇本——教案,重要的是精心設計好“自主學習任務單”,準備好發展高級思維能力的學習資源(如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微視頻等),設計好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學習形式,準備好指導學有困惑的學生。不妨反觀一下新課程理念中的教學觀和師生觀。教學觀:教學是一個信息和情感交流、溝通,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觀:教師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課程的開發和建設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在與學生的關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人格獨立的人,有個體差異的人,個性豐富,富有潛力的人。從這里可以看出,新課程強調改變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而促進教師從“演員”向“導演”的轉型,正是順應了這一大趨勢,使教育真正回歸“人”的教育,可以說,它是教育改革的必然。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