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藝術類高考的逐漸增多,高中聲樂教師開展有效教學的研究愈加深入。因為高考文化和專業(yè)并重的要求,決定了學校必然會對聲樂教師的有效教學提出更高要求。筆者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省級音美特色學校,每年畢業(yè)的聲樂類優(yōu)秀畢業(yè)生被西安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沈陽音樂學院等錄取。在擔任聲樂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對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效教學形成了一些新的認識和體會。
懂得真正的聲音概念
高中生平時耳濡目染的都是通俗音樂,生活中很少接觸到有關聲樂的專業(yè)知識。在教學的起始階段,首先要讓學生懂得什么是聲樂,什么是正確的美的聲音。主要有如下有效做法:一是通過教師的語言和示范來使學生獲得認識;二是通過名家教學碟片或者歌劇欣賞來獲得。在聲樂學習中,學生多欣賞一些名歌劇或歌劇名段是很重要的。要使學生懂得真正的聲音概念,聲樂教師要形成正確的歌唱藝術觀念,掌握正確的唱法,盡可能多地掌握多種風格的作品演唱,避免教學陷入“盲人騎瞎馬”的境地。
集體課、小組課和小課的關系
聲樂學生的學習,可以分為啟蒙階段和針對個體的訓練階段。在啟蒙階段,有計劃地進行大課練習,如講解發(fā)聲的原理以及發(fā)生器官的構造等。在最初學生開始進行發(fā)聲練習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把類型相近的學生分成小組上課,讓幾個學生穿插演練來充實一節(jié)課。教師要特別注意,雖然是采用小組課的形式,但原則還是要區(qū)分對待的。因為每個人的發(fā)聲器官從生理結構來看基本相同,但其形態(tài)和功能幾乎都不相同,再加上個人長期形成的習慣與愛好,以及審美觀點的不同,就決定了聲樂教學的這一原則。根據(jù)每個人的特點,有針對性的、符合客觀條件的進行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隨著學生基本方法的掌握,就要采取小課的形式,即個別教學,每次面對的學生不能超過兩個;當然,在小課中也可以穿插小組課,使學生相互學習交流,以激發(fā)更大的學習興趣。
有效結合其他的課程
筆者學校聲樂教師上課采用包班制,所有參加音樂高考的科目由一個專業(yè)教師承擔。在上課中,筆者結合視唱課程,嚴格要求學生用所學習的演唱方法來視唱樂譜,在他們音準節(jié)奏都很準確的同時進行發(fā)聲的糾正,并根據(jù)學生的演唱水平選擇視唱的音域,使兩個學科融為一體,相互促進。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視說話方式對歌唱的影響
卡魯索曾說:“講話的聲音是歌唱和歌聲的實質性的因素,其本質只是帶音樂節(jié)奏的說話。”因此,沒有正確的講話發(fā)音,就沒有正確的歌唱存在。聲音的通暢性就如嬰兒的哭聲,自然明亮而集中,因為嬰兒的發(fā)聲是建立在自然的、本能的、協(xié)調的不帶任何后天修飾的基礎上的。然而,由于氣候、方言、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不知不覺地破壞這種發(fā)聲的平衡狀態(tài),加入了不必要的力度使喉嚨緊縮、舌根僵硬等,并阻擋了語言自由的傳送。
對癥下藥,循序漸進
在這里,列舉幾個常見的毛病及解決方法,供大家參考。一是聲音卡緊,這種現(xiàn)象一般是追求音量而造成的。克服的方法:首先觀念要明確,要反對不切實際的拔高音,要求聲音圓潤、柔和;然后要采用流暢均勻的呼吸歌唱,多練習“a”“u”等元音字母,可少練“i”這種比較緊的母音。二是喉音和喉頭上提,一般出現(xiàn)在男聲聲部和女中音聲部。克服的辦法,首先是不要盲目地追求音量,最關鍵的是放松喉肌和舌肌。三是鼻音,這是因為有學生想使用鼻咽腔共鳴,但方法不當而引起的。改正的辦法是:在發(fā)聲時要將軟腭提起,使之離開舌后部,隨著音的升高而調整軟腭張開的幅度;到唱高音時,口腔應近似打哈欠時吸氣的狀態(tài),使口腔的通道通暢;鼻音重的學生練聲時盡量少用“m”“n”等字音,而多用“l(fā)”“t”“b”等為好。另外,還有聲音空暗漏氣等。
在學習過程中,每個階段的學習要求,學生都需要一個習慣、消化的過程。歌唱時,身體各部分肌肉,要按照歌唱要求活動,這不是短時間練習能做到的,而是要反復練習。每一次的練習是一次加深印象的工作,反復加深印象才會把正確的歌唱方法變?yōu)樽匀坏淖龇āH绻粋€階段實際并未結束硬要向前躍時,不僅會使學生的發(fā)聲器官負擔過重,而且學生的頭腦就會亂,產生錯誤的理解。即使達不到前功盡棄的地步,也會產生反復,想快反而慢了。因此,要循序漸進。如果學生的呼吸基礎還很薄弱時,過分強調他放開喉嚨,就會頭重腳輕,就會搖晃;如果中強聲還沒有唱對,就要練弱聲,只會導致抖、提、虛。
在不同階段突出特定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在一個階段內只需要突出一兩個問題,這樣既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也利于學生反復練習,符合解決問題的層次性和順序性。例如:對一個發(fā)聲自然但沒有正確呼吸基礎的學生,可以讓他用短小練習體會胸下圍、上腹部和聲帶振動的對抗感覺;過了一段時間,有了初步的基礎在增加新的要求。有的教師缺乏經(jīng)驗,每一節(jié)課后都期待學生達到理想的效果,一會兒責怪學生氣息淺,一會兒說嗓子用力大,一會兒又說嘴沒有張開……這種復雜的要求,會令學生心煩意亂,無所適從。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洛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