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教育理念是“以人為本”,即“培養具有健全、豐富個性的人”。這個理念主要包括: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讓教育適應孩子,而不是讓孩子去適應教育;努力發現孩子的長處,激發孩子的興趣和自信;教育不僅教會學生一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會自主,學會探索和發現,學會合作。
實用主義哲學思想影響
美國個性化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在教育中重視與個性發展有關的個體獨立意識、自信心、反抗精神以及多種能力的培養。而奠定個性化教育的理論基礎是杜威實用主義哲學思想。杜威的主要思想是: “從經驗中學習。”如果要得到某些方面的知識,就必須親自嘗試一下,而不能道聽途說。他認為這就是“從經驗中學習”。杜威強調操作、行動在認識過程中的重要性。觀念、知識和經驗是在操作中、行動中,在新的探究過程中獲得的“兒童中心說”。杜威推崇教育應以兒童為中心,他認為,兒童的本能是教育最根本的基礎,學校的生活組織應該以兒童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應該為了促進兒童的成長。這樣的觀念和措施為美國社會整體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天才教育”推動教育改革。梅克教授從事“天才教育”的研究,是一項在美國教育界前所未有的科研成果。梅克教授提出了教育中的一個關鍵問題——讓教育去適應孩子,而不是孩子去適應教育。在這種理念下,美國的學校非常注意在教育中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想方設法開發每一個孩子的潛能。讓每個孩子知道自己的潛能,讓每個孩子建立起堅定的自信。
教育過程的理解
美國人認為:教學過程應當是一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個體不斷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是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模仿科學研究的學習,主動提出自己的見解,主動地獲取知識。目前,美國中小學的教育教學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賞識教育 美國學校從不主張學生作橫向比較,而是根據學生自己的特點,最大限度的揚長避短。所以教師會用鼓勵性的語言,使學生永遠充滿自信,充滿光明,有更大興趣去學習。
個性化教育 美國中小學個性化教育,包括促進學生某一方面發展到各個方面發展,最終實現整體發展以及促進學生個性特點的形成。個性化教育主要通過以下步驟實施:使用一系列的方法識別學生的個性;選擇教學科目和教學內容的個性;組織個性化教學。成功教育美國教師認為,幫助孩子成功是他們最大的任務。所以,美國教師不論在課堂上,還是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都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盡情地發揮,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并樂意去體驗活動的全過程。
愉快教學 美國中小學教師非常重視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學生可以以隨意的坐姿聽課。很多教師語言風趣幽默,動作夸張,再加上一些話題和課堂活動的趣味性,課堂教學通常歡聲笑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每一節課他們都安排得比較合理,內容比較豐富,師生關系融洽。
啟發式教學 美國教師非常重視在課堂上調動學生開動腦筋,常常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每堂課要傳授的基本內容,歸納出幾個問題,用提問或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發表個人想法。學生哪怕是發表了錯誤的見解,也熱情引導,決不批評、嘲諷,教師在討論中循循善誘地啟發引導,并作出總結,肯定學生的正確方向,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性學習美國倡導“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合作學習”,不單從形式上課堂的課桌合并成小組的形式,也不只是在課堂上多一些學生間的討論和對話,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創造能力培養美國創造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和諧發展的人”,即幫助學生樹立創造意識,培養創造精神,堅定創造方向,發展創造性思維,掌握創造性發現、發明、創造技法和創造性方法,從而開發人的潛在的創造能力。
道德教育 美國中小學校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內容很務實,都是根據孩子成長生理和心理特點,從塑造孩子們的基本的人格品質開始,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讓孩子們走向善良、正直、寬容、負責。美國道德教育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專門開設道德課,寓德育于教學之中。各科教材中都滲透著道德教育,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實現著道德教育的目標。
我國課改現狀的反思
新課程改革已實施多年,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教育觀念存在誤區:相當一部分教師對新課標所提倡的理念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課改只不過是國家換了一套教材,一部分教師對新課標理念雖有所認識,但又不知如何去貫徹落實這個理念。教師專業水平欠缺:從學科來看,科學課存在問題最為突出,一是小學科學課絕大分部分是語文教師兼任,缺乏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二是由于初中科學課教師專業不對口,客觀上使科學教師上課力不從心,一部分教師又缺乏學習鉆研精神;片面追求教學手段。很多教師沒有很好地認識到課件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很多東西它永遠也代替不了;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對為何組織合作學習的目的不明確,認為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討論討論就是合作學習,對哪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如何去合作,而哪些問題需要獨立思考、獨立去完成,認識不足,造成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課堂追求表面熱鬧。教學過程中,什么叫啟發式教學,有些教師片面地把新課程理解為“活動教學”,改“以講為主”為“活動為主”。課堂教學變成一個活動接一個活動。
誠然,除了上述所提問題需要反思外,如師資培訓問題,學校管理問題,校本課程開發問題,教學設備問題,學校、師生的評價問題等都需要各級教育工作者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