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品牌建設切忌冒進和浮躁
《山東青年》2014年第2期刊登白朋飛的文章指出:品牌對于大學來說,就是一筆精神財富,一筆無形的資產。縱觀世界上的品牌大學,其名稱之所以會流傳世界各地,很大一個方面就是他們百年來始終如一地維護自己的形象和聲譽。著名大學品牌的塑造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促成的。民辦高校進行品牌建設,對此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切不可冒進和浮躁。大學品牌是大學綜合實力的體現,大學品牌在招生、就業以及吸引優秀教師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民辦高校面臨著來自國內外教育市場和高校資源的激烈競爭。在保證教學質量、教學水平情況下,民辦高校如果能提高品牌意識、建設完善品牌機構和加強品牌宣傳,將能進一步提高民辦高校的競爭力。
高校教師權益維護亟待完善
《學理論·下》2014年第1期刊登鞏雪、馮振業的文章指出: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高校教師的權益維護問題凸顯。對此,在立法層面上,要明確教師法律地位以及教師與高校的法律關系,完善教師維護相關法律和法律程序,切實保證相關立法的可操作性;在行政層面上,要完善教師申訴制度,建立和健全教育仲裁制度、行政復議制度和聽證制度,拓寬教師權益救濟渠道;在組織層面上,要真正發揮作為教師權益代表的工會和教代會的作用,建立監督機制,成立專業的教師權益維護組織或協會;在管理層面,要完善高校內部治理和運作機制,構建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充分尊重和維護教師合法權益;在權益主體層面,教師應提高維權意識和自我維護意識,增強自我維護能力。
大學生性教育應打破傳統學教模式
《中國校外教育·高教》2014年第2期刊登黃碧蓉、葛楚華的文章指出:調查顯示,高職生性知識來源途徑多樣化,性知識獲取的主要途徑不是學校。高職生性知識掌握程度不高,性自我保護意識欠缺,迫切需要高職院校對高職學生開展性知識教育。高職生性知識教育的內容應包括:性健康保健知識,性病、艾滋病的傳播和預防知識,避孕節育知識,緊急避孕的方法及避孕藥的作用與副作用的知識,人工流產知識及人工流產的后果和危害的知識;此外,還要對高職生進行性法制教育,使他們能夠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高職學校開展性知識教育要符合青年學生的特點,打破傳統的理論講授、說教模式;可以采用校內外結合方式開展經常性的性知識講座;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答疑解惑。
做實做強大學生實習工作
《科教導刊》2014年第9期刊載熊雙麗、李安林的文章指出:大學生的實習,不僅是學生彌補自己就業的短板和通向就業的一扇門窗,而且是學校提升教學質量與就業力和就業率的重要舉措,也是企業考察和儲備人才的有效方式。盡管高校和企業非常重視大學生的實習,但由于多種原因,實習難和消極實習仍是目前大學生實習中存在的嚴重問題。為此,本文主要從如何構建合理的培養方案與校外實習實踐教學體系、建立長期穩定的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實施有效的組織管理和實習制度三方面,建議如何做實做強大學生實習工作,進一步提升實習實踐教學質量。
有效利用就業指導促進學生就業
《人力資源管理》2014年第1期刊登肖曉丹的文章指出:現如今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會存在對未來較為迷茫、不懂得怎樣進行職業規劃的問題,不懂得從哪一角度開始努力,不知道應該充實哪方面的知識,缺失充足的學習動力。然而,相關院校雖擁有就業指導中心,可給予的指導十分有限,主要針對要畢業的學生,對面試技巧的傳授以及對全體大學生的系統指導較為貧乏。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應當包括企業和學校的人事交流合作、就業指導課程的開設、就業信息的及時提供、就業咨詢活動的開展、就業指導講座的舉辦等有效方式。當然,想要將就業指導全面開展,單憑大學機構的努力是不能夠得以完善的,還需要相關企業、職業機構等不同社會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