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高校普遍開設通識教育課供全校學生選修,這些課被簡稱為通選課。通選課原本是為某些專業開設的課程,面向全校的選課啟動后,由于能接納的選課人數有限,熱門選修課往往呈現“一座難求”的局面。大學生為選課“擠破了頭”,目的就是希望選修到自己感興趣的選修課。而更多的通選課則遭受冷遇。什么樣的通選課才能成為受歡迎的課程?
首要的不是學分,而是興趣
復旦大學是全國首個推出針對本科生開設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的大學。早在2006年,復旦大學通識學院就向全體大一新生推出了“復旦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之后的第一個學期里,有98.27%的復旦新生選修了通識課程。該學院所做的教學實踐情況調研報告指出,大學生對這一全新課程體系的興趣很高,學生們選課的動機,包括課程是否容易掌握、對課程本身的興趣,而學分則排在最后。
當時的通選課程主要有“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哲學智慧與批判性思維”“文明對話與世界視野”“科技進步與科學精神”“生態環境與生命關懷”“藝術創作與審美體驗”等6大模塊,共50門核心課程。76.54%的學生在第一學期就完成了核心課程2個學分的選讀,21.73%的學生選修了4個學分。全校共有4217人次的學生不同程度地選修了核心課程。
從選修課程模塊看,“生態環境與生命關懷”模塊的實際選課人次占選課總人次的24%,成為大學生的首選。其它選修模塊依次是:“哲學智慧與批判性思維”模塊占選課總人次的18%;“文明對話與世界視野”模塊占選課總人次的17%;“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和“科技進步與科學精神”兩個模塊選課人次分別占16%;“藝術創作與審美體驗”占選課總人次的9%。復旦大學通選課程的規則是把所有選修課分成3個模塊,每個模塊至少要取得2個學分。選修課的學分從1到8不等,1學分的課程只有“軍事理論”1門。被選修最多這幾門課程,都只有2學分。學分少意味著課程難度低,軍事理論之所以沒有入圍,因為其只有1個學分,只有最感興趣的學生,才會在別的課程拿到2分后選修該課,而在學生中占半數左右的女生大都對該課程不感興趣,剩下的學生中,軍事愛好者又能有多少呢?復旦大學由此得出結論,學生在選修通選課程時,首要的不是學分,而是容易學,其次是感興趣。對學生來說,只要拿到基礎學分,就可以了。
這一現象在接下來的這么多年內,被更多學校反復驗證。在最新的精品通選課程評選活動中,最受歡迎的課程依然具有上述特點。
輕松愉快的課程受認可
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主辦的“大學素質教育精品通選課評選活動”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舉行,受學生歡迎的程度是一項重要的評選指標。本次大學素質教育精品通選課評選活動是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國家精品開放課程項目工作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部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導下進行的。其所評選出來的精品課程在全國高校中具有示范意義。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和《社會學思想與方法》兩門通識核心課入選大學素質教育精品通選課。這兩門課程也是2學分的課程。這兩門課程的入選,再次說明學生傾向于選修學分較少的課程,因為學分少意味著過關更容易。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陰佳教授開設的2學分課程“陶藝設計”,也在這次評選中入選。該課程繼2013年獲同濟大學通識教育精品課程之后,2014年4月,經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等部門評選并公示,被確定為國家級大學素質教育通選優秀課程。“陶藝設計”課程開設于2000年,原本是藝術、設計類專業的一門導入課程,以此課程為前導,與設計基礎教學相結合,可延展出系列藝術創造課程的教學實踐體系。成為面向全校本科生開放的通識課程后,多數學生是淺嘗輒止,只有設計專業的學生才會繼續學習更多設計專業后續課程。這門課受到歡迎的原因是,在提供最低達標學分的同時,課程輕松愉快。
進步:通選課互認學分
為促進大學生的校際學科交流,今年開始,貴州省9所省屬高校開展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圖書互借等工作試點。也就是說,這9所高校的在校學生除了學習本校課程外,還可以通過跨校課程互選,學習其它高校的相關課程,將修得學分轉換為本校學分。參與此次試點的9所貴州省屬高校具體為: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財經大學、貴陽醫學院、貴陽中醫學院、遵義醫學院、貴州師范學院、貴州理工學院。
貴州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此舉主要是為了有效整合高等教育資源。各個大學術業有專攻,讓校際課程課可同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貴州省從2014年起,首先從通識教育課程開始試點,9所省屬高校每所將推出3門到5門通識教育課,以后逐步過渡到所有課程。
貴州省的做法并不是新鮮事。早在2011年10月,由北京郵電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11所“211工程”院校聯合成立的北京高科大學聯盟,就已經開始互認通選課學分。“北京高科”的11所盟校包括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哈爾濱工程大學。“跨校選課”“學分互認”在9所在京高校中實現。此外,各校還將通過優秀教師交叉任課,互聘研究生導師,共享圖書館、實驗室、前沿學術講座、就業等優質教育資源。
廣州大學城內各高校課程可通選的時間更早,始于2006年。目前,廣州大學城高校互選課程管理系統,只有華南師范大學(6門)、廣東外語外貿大學(1門)、廣州中醫藥大學(3門)、廣東藥學院(7門)、星海音樂學院(4門)、廣州大學(8門)開設互選課,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美術學院等都沒有開課,所有選課學生加在一起不足3000人,僅占大學城在校學生數的2%。
熱門課不得不限制人數
近年來媒體不斷報道在一些大學中學生選課競爭激烈,對部分熱門課程的爭搶簡直如同購物網站促銷秒殺。《教育》旬刊記者采訪了解到,正是由于大多數通選課學生不感興趣,而為了湊夠學分又不得不選,才使得大家在眾多備選課程中百里挑一,那些簡單、好玩的課程也就成了學生爭搶的對象。越熱門的課越要限定人數,否則別的課就沒人選了
2013年11月28日,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學生記者站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了一條信息:“離搶課時間還有5分鐘,你準備好了嗎!”這次選課,該校開放了幾十門公選課備選,為保證大多數課有人選,一些熱門課專門進行了人數限制。這些熱門可一開始選,眨眼之間就被同學們“秒殺”個精光。距開選時間還有半小時,不少同學就在電腦前摩拳擦掌,準備搶熱門課程。一位該校學生介紹說:“幾千人搶幾十個熱門課程的名額,除了手快,還得靠運氣。”
這上百個公選課程里,哪些課程最熱門?師大輔導員肖老師介紹說,網球、橋牌、野外生存這些選修課比較受到學生青睞,基本在開選后一分鐘之內就會被搶光。在全部課程中,最受歡迎的應該是性教育課,這個是最快就被搶光的課程。一直以來,性教育課都是公選課大熱門。
這些課程為何熱門呢?王希同學介紹說,他選了橋牌課,是因為他以為不用考試。不想真的有期末考試,還好考試并不難:最后一節課,老師在教室里擺好牌局,會打橋牌就算過關,打贏老師還能得高分。野外生存課的考試則更加容易,老師每節課發一張世界風景名勝明信片,期末考試把平時每堂課收集的明信片交上去,這就能及格了。
學術性與實用性吸引學生
在上海的同濟大學,多年來,楊如增教授的珠寶鑒賞課總是高居通選課點擊榜首。2001年,正值珠寶行業快速興起之時,楊如增教授的珠寶鑒賞課一出現,就吸引了多方眼球。十多年來,新鮮感褪去,這門課依然是在第一輪選課中就被選滿的熱門課。據了解,珠寶鑒賞作為同濟大學的公選課之一,最多接受120人申請。珠寶鑒賞緣何風靡高校?“首先,是實用。”楊如增表示,處于對通選課性質的考慮,這門課更側重科普性,讓學生能夠學有所用,“學生們學了這門課后知道了什么是‘物有所值’。”楊如增指出,學生熱選對這門課,也是因為這是一門跨學科課程。珠寶鑒賞是綜合型課程,包含藝術設計、歷史學、地質學、材料科學等多種學科。
同濟大學的公共關系學也是一門受到歡迎的通選課。授課教授李占才妙語連珠、富有感染力的現場講演深入學子心中,每當他開課總是人人趨之若鶩,他教授的公共關系學往往是學生們第一輪選課的必選之課。李占才認為,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從校門到校門,缺乏與人相處的經驗。當代家庭更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并不對孩子的其它方面有過多要求;學生們不止自己是獨生子女,父母也是獨生子女,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很少與外界交往。他們進入大學后,不但要處理與同學、老師的關系,今后在工作上還要處理與同事、老板、客戶的關系,學生熱選公共關系課,堪稱理性的選擇。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的“婚姻與愛情”課也是一門受歡迎的通選課。這門課已經開設8年之久,由洪亞非老師授課。他沒想到,這門選修課會如此受熱捧,課程設定84人上課,報名接近500人,課堂上還要容納從校外慕名而來的“蹭課族”。從2008年到現在,洪亞非根據實際生活中感情問題的不斷發展變化以及學生的需求,教學內容進行了多次壓縮,剛開始是包括愛情、婚姻和家庭,后來逐漸壓縮家庭和婚姻的相關內容,如今愛情問題占了授課內容的70%。在洪亞非看來,課程內容對大學生有很強吸引力,大學生們都渴望能有美好生活,有美滿的家庭,希望自己的生活幸福。洪亞非認為:“實用、貼近學生實際的課程會受到學生的喜愛。學生總是希望能從這些選修課中學到對將來就業、生活有幫助的知識。一部分非通識課以專業知識為主,過于理論,而實用、實踐性強的通識選修課恰恰成為一個補充,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