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骨干培養工作是中央結合和諧社會建設作出的重要決策。加強大學生骨干培養工作,使他們逐步成長為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作風形象好、群眾基礎牢的優秀人才,事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局,事關黨的事業后繼有人和國家長治久安,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學生黨建工作又是擴大黨的執政基礎、加強黨的先進性工作的重要步驟,學生骨干黨建就成為二者結合產生的一個新領域。根據相關統計,目前學生干部中30%以上是黨員;在非黨員學生干部中,90%以上是入黨積極分子;在學生黨員中,擔任過學生干部的達70%以上。高校黨的建設需要緊緊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中心任務,結合現實做好學生骨干黨建工作成為高校黨建的一個重要切入口。隨著和諧社會建設深入和國際國內形勢的日益變化,高校黨建工作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高校學生骨干及黨員心理調適是值得關注的新領域之一。
大學生黨員心理調適的必要性
高校學生黨建作為構建和諧校園重要因素之一,不僅對于學校各方面工作開展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學生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十分重要意義。整體而言,當前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心理思想狀況是好的,但是由于近年來在黨的建設問題上往往是文件上和報告上重視多,在實踐中真正重視和落實少,加上新形勢下又不斷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大學生黨員中出現很多新問題。
社會轉型的沖擊 改革開放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融入世界進程的加快,我國社會各個領域都經歷著一場全方位的轉型和變革。這些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大變革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思想和心理認識。而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對外交往的加深和擴大有利于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和進步,有利于借鑒吸收世界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同時,一些不健康或者有違社會主義價值觀和道德體系的思想和觀念也滋生蔓延。而國內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社會結構變遷,一方面增強了人們競爭意識、民主法治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另一方面,社會經濟成分和利益多元化、社會組織形式、生活方式、就業等諸多因素,使得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元性和差異性明顯增強。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學生,既對社會變革有很敏感的體會和觀察,又受到知識和認知的局限而很多時候無法解釋所感所知,心理波動往往表現十分明顯。他們也更容易受其它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影響,甚至產生懷疑或動搖。這些變化同樣體現在最活躍、最具潛質、最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學生骨干身上。
高校生活和現實的心理壓力 大學生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其思想狀況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其生理、家庭等各種因素差異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心理狀況。根據有關統計,大學生現實壓力和思想問題主要集中在:學習、就業、感情、人際關系等方面。其一,學習壓力不僅來自于學習方式和內容的變革、專業差異,還有各種考試和評比活動都是大學生產生對學習的種種不適應甚至逆反心理。而種種證書以及硬性或軟性的要求更使得部分同學難以適應。其二,對于就業,因為這些年來大學生價值實現途徑的變遷和社會觀念轉變之間的不對稱,使得很多人一入學就有了就業壓力,這種就業壓力無形中想一個魔杖深深影響著大學生對于大學生活甚至人生的規劃。其三,感情是困擾大學生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作為多數處于正常發育中的大學生,感情作為一種正常的心理需求,但是對心理素質和認知水平都不成熟的大學生來說充滿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事實也表明,因感情而引起的心理問題占大學生心理問題很大比例。其四,人際關系是另一個容易引起心理訴求的重要因素。人際關系問題不僅容易出現在以班級、宿舍為主的學校管理單位,而且很多學生在慢慢接觸社會的過程中也容易出現此類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其實是一種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體現,與人格修養直接相關。
除了這些容易引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常見原因之外,大學生對于個性和自我實現的追求,以及上述因素綜合作用或相互影響也使得大學生心理問題顯得復雜多變。
心理矛盾的表現形式與問題
黨員主體意識淡化 從目前高校黨建工作的現狀來看,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尤其是一些不良現象影響,部分學生黨員不能很好經受思想意識考驗,主體意識淡化,并在不同程度上出現“重實際功能、輕政治功能”等不良傾向。黨建工作甚至出現“沙龍化”,表現在對黨的活動認識不夠、對如會議學習等集體活動不積極出勤率不高、或者消極參加組織和組織活動等現象。在學習、生活或者班級管理等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的發揮學生黨員骨干和先鋒模范作用,甚至過分強調權利而忽視義務和責任、只關心個人利益忽視集體利益等。這些表明有些學生黨員主體意識淡薄,責任義務感缺乏。
學習生活工作等日?;顒訜o法保證質量 不健康的心理狀況直接影響到學生黨員的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對老師的抵觸、對學習的厭倦感、作弊、生活習慣惡化、人際關系惡化、對班級等集體活動的不積極甚至抵觸、個人主義滋生等現象都是其具體表現。但凡總總,形成惡性循環,更嚴重的還會使極少數人走向極端,如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殺人案等無不是從不正常的心理狀況而引發的惡性事件。
思想素質與骨干和先鋒模范不相適應 現在高校大學生要求加入黨組織的人數不斷增多,應當說這是當代大學生政治上積極向上的一個反映;但也無勿諱言,其中有的入黨動機不純、不健康。如有的入黨是為了畢業后好找工作、好發展;有的是跟著感覺走,看到其他同學要求入黨自已也要求入黨。因此,一旦這些人加入黨組織后,無論是信仰上還是骨干模范作用上都要打折扣,如在工作中避實就虛、避重就輕、避難就易。特別是在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下,在一些學生黨員中好人主義當頭,工作上縮手縮腳,不敢大膽工作,甚至連學生中一些不良傾向也不敢向組織上報告。
心理問題的出現和積累 一般而言,大學經歷對于一個人的心理成熟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大學生心理及其敏感脆弱階段,很多問題的出現都會引起心理變化甚至直接影響到性格變化。“不積跬步無以積千里”,心理變化在未能及時解決的情況下很容易日積月累直至嚴重化。嫉妒、自私、狹隘、偏激、暴躁、自卑、封閉都是心理問題的表現,而大多人都不愿意接受心理指導或尋求心理幫助,在心理調節趕不上認知和形勢變化的情況下,只會越來越嚴重的表現出來。
心理調適的幾點思考
結合和諧社會和諧校園建設,按照國家加強大學生學生干部和骨干建設要求,加強高校黨建需要對大學生黨員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調適。所謂心理調適,是指在黨組織的幫助下,黨員自己積極主動地適應新情況、新變化,自覺調整心態,在新環境中發展自我。心理調適包括自我調適和他人協助調適。其中,自我調適就是當個體產生了心理矛盾時,不借助外力,通過自己努力就能達到調適目的,建立心理平衡狀態;他人協助調適必須通過他人的開導、咨詢,甚至采取心理治療的方式才能減輕或消除自己心理失調。為了取得理想效果,學生黨員心理調適應采取靈活形式,兩種方式結合使用,相互協調。
黨員個體的自我心理調適 首先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待人生的態度和看法,不但是反映一個人思想和覺悟程度的標準,而且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基礎。一個人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建立在奉獻和進取的基礎上,那么他追求的是自身社會價值的實現,他就會受到社會的認同和接納。當然,他的內心也會常常充滿充實和滿足,就會動力十足地進行學習、工作和生活;就會得到老師和同學的接受與贊揚,即便是在受到挫折心理失衡之時,也會很好的調節自己;在面對社會紛繁復雜之時,就會有堅定信念支撐,克服困難,以理智和理性走好人生的道路。當然,自我調適還需要自我批評、自我檢討的勇氣與智慧。人最困難的是與自己的斗爭、自我與非我的斗爭。對于心理調適而言,目標、過程、手段、機遇都是需要考慮的——認識自己是否定自己的第一步。自我批評不僅是與想象中自己的對比,更是自己用科學和規律標準下的參照和自我否定,不僅需要知識和勇氣的支撐,更需要一種科學態度。人們只有在不斷提高自身認識能力、提高知識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的條件下,才能克服自己因思維狹隘或個人感情用事的沖動以及由此帶來的心理矛盾。要堅持不斷完善自己知識結構,積累經驗,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自己思辨力和行動力,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應對各種挑戰,以一種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
基層黨組織對大學生黨員的心理調適 作為培養學生重要陣地的高校基層黨組織,肩負學生黨建重要任務。其一,尤其在培養新生力量和骨干力量上,需要為之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成長環境,為他們的成長和成功搭建一個個進步階梯;需要在發揮黨員模范先鋒作用的同時,賦予他們信任和權利,使他們在努力為集體做出貢獻的同時,自身能力得以鍛煉,自身學習得以提高,自身發展和價值得以尊重和實現。其二,要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組織活動,注重學生黨員的情感反應和需求,努力使黨員對黨支部的工作和活動產生積極情感。對于學生黨員來說,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年齡和經歷的階段性、心理狀態的特性,決定他們的心理更敏感和脆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加強指導,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加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育和集體活動;關注學生關心的話題和動態,及時了解并掌握學生心理特點;尊重他們成長心理需求和現實問題解決,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其三,黨務工作者要尊重黨員,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解決現實問題。某種意義來說,給人以關懷是有效的思政工作方法。要以政治正氣培養組織氛圍,以生動活潑健康有序構建組織文化,以深入扎實進行思想溝通,以批評和自我批評進行作風建設;從細微變化中看問題,從日常生活中探真情;以班級宿舍等集體作為教育活動平臺,以學習生活工作和各種集體活動為載體對學生黨員進行心理干預;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培育新人為基本目標;以校園文化建設為抓手,優化環境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形成尊重人了解人、關心人、激勵人的校園環境。其四,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道德體系建設,以及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種種措施,針對高校學生骨干黨建中的學生黨員易出現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平衡問題,將心理干預深入細化在日常行為規范中。只有這樣才能從解決現實問題出發,對學生黨員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工作,保證學生黨建順利進行,發揮學生骨干尤其是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和諧校園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祁學銀.多維視野下的高校黨的先進性建設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徐鶯.淺談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員心理調適[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05(2)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