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教育體育課程的教學任務是通過理論和技能方面的訓練,令學生打造出良好的身體素質;塑造良好的身體形態;具備基本的力量、耐力和柔韌度等;培養學生積極的精神狀態,堅強的意志,培養互利合作的團隊精神。而職業素養主要包括強烈的時代精神、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等。那么,在具體的體育教學中如何去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呢?這就要充分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充分利用體育教學這個載體,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在體育教學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能力。
調動參與鍛煉的積極性
教育和引導學生,讓他們明白“具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是將來創造美好生活的基礎”,使他們把現在的體育鍛煉和將來的上崗就業聯系起來,在心理上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關注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因材施教。例如,筆者所在校男生較多的機電工程專業部學生,普遍喜歡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項目,那么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就可以適當增加學生所喜歡項目的學時。在教學中,遇到學生技術水平不一的情況時,可以采取分層次教學,安排幾個不同難度的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充分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主動性。
應根據專業特點確定各專業的體育教學內容和目標。處理好教學內容的縱向、橫向聯系,既要注意到教學內容的連貫性,也應注意到與各專業的聯系,處理好不同項目的教學要求,有意圖地設置運動項目,選擇有助于學生專業發展的身體素質練習,以便學生適應本專業工種的要求。
例如,汽修、電梯安裝與維修等專業的學生都要求增強手指、手腕、手臂的力量,所以教學中宜多安排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項目,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增強手指、手腕、手掌、前臂等學生身體部位用力的準確性,以及腕、肘、肩等關節的靈活性。為預防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時容易損傷和患職業病,體育鍛煉中除了應加強易傷部位或相對較弱部位的鍛煉、提高身體機能外,還要傳授必要的衛生保健知識,為他們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能自我處理意外損傷和采取衛生保護措施打下基礎。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不管作為學生還是職業人,都必須要做到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尊敬他人、助人為樂、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產等。對于這些,體育教學中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如體育課的師生問好、體育器材的合理使用與回收、打掃場地衛生等環節,都滲透著道德教育。
中職學生一般自律性比較差、基礎薄弱,部分學生活潑好動、隨意彰顯個性的現象隨處可見,在體育課堂上也往往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要求學生在體育課上不能遲到、早退,身體不適不能運動要請假,這些都體現了對個人紀律的約束。
通過耐久跑和一些難度較高的項目的練習,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積極進取的意志品質。如在耐久跑中,學生往往害怕“極點”,錯誤地將“極點”當成極限,練習中不敢主動加以克服。往往產生不想堅持、甚至退下跑道終止練習的想法。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在學生練習前給他們講明“極點”的原理以及克服“極點”的有效方法,并用語言鼓勵他們,讓學生以頑強的意志跑下去,注意呼吸的節奏。讓學生堅持下來,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促進學生智能發展
健美操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手腦協調配合能力,田徑教學的起跑練習能培養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籃球教學的投籃命中率能培養學生的準確能力,排球教學的扣球能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體操動作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時空感覺和運動感覺等。
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設計準備活動內容、編排徒手操、制作體育器材、設計場地等,都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而學生的創造性活動往往要靠教師的啟發與引導,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很重要。
培養責任感和團隊合作能力
體育教學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每一個技術動作的掌握和提高,都需要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并且通過很多的實踐練習,都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此外,在隊列隊形練習中,全體學生要集合、立正、看齊等,要求學生們團結一心、步調一致、整齊劃一,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教學比賽,還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隨著時代發展,當前社會不僅對中職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提出了較高要求,而且對其身體素質、精神氣質、意志品質等也提出了嚴格要求,因此,中職院校在今后的辦學中一定要重視對學生自身職業素養的培養和提高,這也是中職學校體育教師的重要職責。作為中職體育教師,我們要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加強自身的修養,以良好的師德、精湛的技術去教育和啟迪學生,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為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學生盡自己最大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