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求: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核心,是建設新型的大學治理結構。2013年11月,教育部核準了首批6所高校的章程。這標志著3年過去了,中國的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已經在一些大學初步實現。
現代大學制度初成
2013年11月,教育部首批核準了中國人民大學、東南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等6所高校的章程。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孫霄兵在“教育部高等學校章程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制定、核準高等學校章程是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深化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推動高等學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步驟。章程不是一紙空文,如果不按章程辦事,會有各種糾錯機制。
“章程是學?!敬蠓ā?,其它規章制度、辦學活動都不得與之違背。人民大學緊緊抓住大學精神和本質所在,建設回歸本位的大學章程。按教育規律和學術邏輯辦事,努力做到學術為魂、育人為本、師生為重?!敝袊嗣翊髮W黨委副書記王利明說。
東南大學副校長林萍華表示,章程制定有利于解決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交織、行政權力泛化等問題,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東南大學章程在結構設計上,將教職工和學生的責權利規定置于學校組織機構之前,凸顯學校辦學以師生為本的理念。
“我校章程明確三大關系。學校與主辦者的關系,學校依法接受教育部對學校的領導、監督與考核,并依法享有辦學自主權;學校與外部的關系;學校內部組織之間的關系,確立了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路徑和保障制度?!蔽錆h理工大學校長張清杰說。
為加快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中央部委所屬高等學校章程建設行動計劃自2013年9月起實施,到2015年底相關高等學校全部完成章程制定和核準工作。
明確現代大學必須去行政化
《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于2012年初出臺,按照計劃,首批制定章程的6所高校——中國人民大學、東南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于2013年8月拿出了初稿,在經過公開征求意見、修訂后,獲得教育部核準。
早在2012年初《暫行辦法》出臺時,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孫霄兵就用“憲章”一詞來說明高校章程的性質,表示“高校的舉辦者、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應按照政校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以章程明確界定與學校的關系,保障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孫霄兵強調,按照《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規定,依章程自主管理是高校的法定權利。有關專家認為,“政校分開”是各校章程中普遍的精髓所在,也是社會呼吁已久的去行政化的體現。
中國人民大學的章程明確規定了學校的8項辦學自主權和校長的7項職責,廣受社會關注的“去行政化”意味明顯。章程規定的8項自主辦學權包括:在招生方面,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調節系科招生比例;在學科設置方面,依法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按照國家學位制度的規定授予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在教材建設方面,自主制定人才培養計劃,開展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學設施建設。
此外,在海外交流、機構設置、財產自主管理等方面,也都做出較為詳細規定。特別是在機構設置方面,章程指出,“自主確定教學、科學研究、行政職能部門等內部組織機構的設置和人員配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評聘教師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的職務,調整津貼及工資分配?!睆倪@條規定中可以看到,自主辦學、去行政化的意味尤為明確。
建立信息公開體系
在人大等6校章程被審批通過后不到一個月,媒體曝光了人大招生受賄丑聞,招生處長被調查。而自主招生正是人大章程的亮點。對此,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副主席邵鴻表示,減少高校腐敗根本在于大學制度建設,章程只是開始,落實還需要建立信息公開體系。
2013年12月9日,教育部在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高校招生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要求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進行期間,高校招生過程做到考生資格、錄取程序、違規事件處理結果等“十公開”。以往教育部對高校招生的要求,多在高考前夕發布,這次提前公布,不得不讓人聯想到人大招生處處長蔡榮生因涉嫌違法違紀被調查的事件。有媒體稱,高校已經成為腐敗的重災區,該事件只是高校腐敗的“冰山一角”。多年來,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副主席邵鴻一直呼吁通過推進高校信息公開,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減少高校腐敗。
“應該說,近年來,我國高校招生制度總的來說更加規范,基本實現了公平、公正、公開,這一點必須肯定。但是在一些方面,比如招收特長生、自主招生等,操作彈性較大,有關錄取和信息公開制度等尚不健全,仍然為‘暗箱操作’留有空間,也就成為高校腐敗比較集中的領域?!鄙埒櫛硎?,人大招生處處長被查,不是一個個例,而是一個典型。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進一步推進高校招生的信息公開,特別是自主招生、特長生的指標分配、考核標準、錄取決定等環節必須提高透明度,以便社會公眾監督,從而減少相關人員的尋租空間。
在邵鴻看來,高校除了招生領域,腐敗現象在多個部門存在。基建無疑是重災區,另外在獎助學金的發放、教材儀器采購以及科研經費使用、干部提拔等方面也都存在不少問題,可以說凡是涉及貨幣、資產和管理權力的環節,都可能存在尋租空間。邵鴻認為,近些年來教育經費大幅度提升,但經費使用的監管卻沒有跟上,這就導致學校這個曾經的“清水衙門”不僅出現了腐敗現象,而且還呈增長的趨勢。
邵鴻一直把實行高校信息公開視作解決腐敗的關鍵,他曾表示信息不透明為腐敗的產生提供了土壤。教育部首批核準6所高校大學章程,這意味著高校今后將“有章可循”。對此,邵鴻表示,制定大學章程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基礎,有利于高校推進改革,理順關系,按照教育規律辦學,但是這只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初步。有了大學章程,并不意味著現代大學制度的建設就會水到渠成,這樣太過于樂觀,大學章程的制定將有助于推動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的改善,但在目前情況下,其對于解決政府對大學過度管束的現狀作用還很有限,這不是一個大學章程能解決的問題。接下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怎樣推動大學章程落到實處、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作用、進一步實施信息公開,以及修訂《高等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這都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必需的一系列舉措,需要從多個方面相互促進,才能取得成效。當然還需要有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和監督,共同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
更多高校推進改革
2014年伊始,教育部網站發布文章,稱贊了浙江大學的現代大學制度建設進展情況。浙江大學以完善教代會制度為抓手,不斷創新載體、拓寬渠道,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民主參與的積極性,逐步形成“黨委領導、行政支持、工會運作、教職工參與”的教代會工作體制機制,努力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
浙江大學做法的核心是強化教代會在學校民主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浙江大學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浙江大學院級教職工代表大會工作實施辦法》,保障教職工參與學校和院級單位的民主管理和監督。浙江大學還創新了教代會提案制度,凝聚教職工的智慧力量。出臺《浙江大學教職工代表大會提案工作規定》,對教代會提案的辦理、答復、落實、反饋各個環節做出明確規定。每年召開教代會提案送達會,由校黨委書記將提案送交各承辦部門負責人。
為避免教代會成為橡皮圖章,健全民主監督機制,浙江大學建立了教代會代表巡視制度,組織教代會代表對教代會決議執行情況、提案落實情況、校務公開情況、教職工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巡視。實施教代會代表校情通報會制度,學校領導定期向代表通報學校重點工作情況,聽取代表的意見和建議。推行教代會民主評議制度,組織教代會代表參與校領導班子年度考核及測評工作,組織全體教代會代表對校部機關工作進行測評,邀請教代會代表參加中層干部面試考核組對應聘人員進行測評。
在西南大學,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主要體現在學術建設、人才隊伍、民主管理等方面以提升科學化水平為目標的制度建設探索。西南大學自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師范大學和西南農業大學合并組建以來,緊緊圍繞促進實質性融合和“科學發展、強校升位”的目標任務,大學“章程”建設作為大學制度建設的關鍵。
《西南大學章程》著力體現組建多維學術組織。為協調運行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深刻理解學術權力的重要性與特殊性,充分尊重學術自由,學校組建了“學術委員會”等學術組織,制定出臺了《西南大學學術委員會章程》,明確校學術委員會是學校最高的學術機構,履行審議評議學科專業設置、評定重大教學科研成果等職責。同時,學校還成立了學位評定委員會、學科設置委員會、本科教學工作委員會和研究生教育指導專家委員會等,充分發揮其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術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制度改革,理念為先
北京語言大學黨委書記李宇明表示,任何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都是以一定的理念更新為基礎的。要使高等教育更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就要求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探索建設符合高等教育規律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從而為高等教育的更好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
注重提高大學服務社會的能力。高等學校特別是高水平大學不僅是知識的創新源泉和人才的培養基地,而且是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站,要面向社會發展各方面的需要,全方位為經濟社會服務。大學要研究國家發展過程中所有重要問題,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李宇明提出,要淡化“985”“211”等高校標簽色彩。當前社會上出現了過于看重“211”“985”高校類別的不正?,F象,已成為影響許多高校招生、就業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我國高等教育基本上屬于國家公共教育體系,各類高校應享有公平和平等的權利和待遇。為此,應淡化高校之間的等級差異,革除高校“標簽化”評價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