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把省管高校作為第二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單位。鄭州科技學院作為一所民辦本科高校,黨組織關系隸屬于省委高校工委,也納入第二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高校。就教育活動的開展情況,《教育》旬刊記者采訪了該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秦小剛。
民辦高校來源于民,應用之于民
《教育》旬刊:高校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全黨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高校黨的建設的頭等大事。您如何理解這句話?
秦小剛:從字面意義上講,群眾路線就是人民路線,就是集中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為民眾服務。毛澤東同志早在革命時期就提出了“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共產黨基本的一條,就是直接依靠廣大革命人民群眾”。這些論斷也是通過實踐證明了的真理。也就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作為高校來講,特別是民辦高校本身來源于民,理所當然應當用之于民。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就必須創造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來滿足人民對教育的需求,這不僅是義務,更是責任。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在發展定位、依法治校、民主決策、規范管理、黨組織發揮作用等方面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推動學校向內涵發展,推進學校向應用型本科大學升級。
按照規定動作有序推進
《教育》旬刊:貴校是如何部署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目前活動貫徹落實的進度如何?
秦小剛: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十八大做出的戰略部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的重大決策。這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因此,我們按照《河南省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意見》的要求,按照規定動作進行的同時,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穩步推進。也就是堅持“一學三促四抓”,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教育實踐并重,堅持邊學邊查邊改,把學習教育貫穿始終,把整改糾風貫穿始終,把解決師生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貫穿始終,使活動各個環節的工作有效銜接、互相貫通,推動教育實踐活動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階梯式深入。
因為我省剛剛啟動高校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接到通知后迅速行動,在今年2月份開學后進行了教育實踐活動的準備工作,院黨委和行政聯合印發了《鄭州科技學院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方案指出,一要明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推動學院綜合改革、內涵發展的強大動力,是解決師生反映強烈問題的迫切要求與重要舉措。二要緊扣目標要求,結合學院實際積極穩妥地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向深入。在明確總體要求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在正校風、正教風、正學風和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上下功夫。三要加強組織領導,確保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成效并建立長效機制。
3月4日,我校召開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省委高校工委民辦高校督導組組長出席大會并提出了具體要求。學校董事會、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也參加了各自聯系單位的動員大會、專題會。全院上下開始掀起教育活動的熱潮。
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教育》旬刊:您對貴校在推進教育實踐活動中如何查擺問題有何看法?貴校計劃如何進行自查自糾?
秦小剛:之前,我們也先后開展過“三講”“三新”“學習科學發展觀”“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等大型的政治活動,從中我們發現了我們在教育理念、教學管理、黨組織發揮作用、民生民意等方面的問題,通過活動的開展,我們以調研、民主生活會等形式進行了收集,形成書面意見,及時召開董事會、黨委會、院務會聯席會議使問題都得到很好的解決,安定了民心、提升了黨員素質、發展了學校。這次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活動,重在學校、學校領導、黨員干部以身作則,開展各種形式的為民活動。在這個活動中,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依靠全體師生和社會民眾的觀察判斷,把脈診斷學校在方方面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校正在備戰2015年上半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對照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體系,前期我們進行了自查發現了不少問題。例如涉及到教師待遇的教師隊伍穩定問題、涉及到教學質量的規范教學環節問題等。根據以往活動的經驗,可以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正是我們查擺問題,改進工作作風、密切黨群關系的最佳之舉,絕對是一場“及時雨”。通過活動的開展,一系列制約和影響學校及師生發展的新問題將浮出水面,找出了“病情”后, 我相信學校將集中精力逐一排除“病根”,做到師生滿意、學校滿意、社會滿意、上級滿意,達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初衷。
以生為本,多辦利生之事
《教育》旬刊:當前干部隊伍在作風建設方面存在著突出問題,解決“四風”問題、加強作風建設是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目標,貴校計劃如何開展作風整頓活動?
秦小剛:鄭州科技學院是一所民辦性質普通高校,在用人機制上,從院領導到中層干部,再到基層教輔人員,全部實行聘任制。從嚴格意義上講,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問題不是太明顯,但是在學校內部也存在干部在對待某些問題上的作風問題,如對學生考試成績確認、學生干部使用、省市三好學生評定等方面存在個人傾向主義和私利,還有一點是基層輔導員、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方式方法不當或者關心不夠等。因此,我們在解決干部隊伍“四風”問題上,提出了“以生為本”,要求全體教職工心懷愛生之心,堅持以生為本,恪守為生之責,多辦利生之事。
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將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形成自上而下的黨政廉政與作風建設。一是制定“四風”建設的相關的制度,把“四風”建設列入部門和個人的考評范疇,與職務、工資、甚至人員去留相掛鉤;二是主動把學校列入政府行風評議范疇,自覺接受社會輿論監督;三是采取群眾提、自己找、上級點、互相幫、集體議等方式,通過基層看問題。通過群眾看干部、通過民意看差距、通過工作看作風、通過下級問題看自己的問題,深入查找干部和教職工“四風”問題;四是開展以黨內民主生活會為主導,集中教育與分頭談話形式的警示告誡;五是堅決剎住各種形式的不正之風,直至解聘。當然,以上這些都是要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來發現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