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得出結論,當圓柱殼開孔率過大時,在開孔接管局部將產生很高的應力;以GB150-2011中公式6-8計算出來的接管有效內伸長度要比實際情況大。
【關鍵詞】 補強 有限元 大開孔
工程上把尺寸超出設計規范的開孔稱為大開孔。對于大開孔,尤其是薄壁容器的大開孔,由于常規設計方法未考慮開孔引起的彎曲應力,故欠安全[1]。應力分析法是大開孔的常用設計方法。研究大開孔補強的應力分布規律,對承壓設備的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有限元法是將實體對象分割成元素(有限元),推導出每一元素的作用力方程。組合所有元素構成系統方程組,最后求解的一種現代研究方法。ANSYS是應用廣泛的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本文用該軟件對大開孔進行應力分析。
1 常規設計
假定壓力容器設計壓力4MPa,材料16MnR,殼體厚度為18mm,內徑為1200mm;接管內徑為600mm,接管厚度為10mm。根據GB 150-2011《壓力容器》中相關規定,此開孔為大開孔。本次建模充分考慮模型的對稱性,選取1/4筒體及1/4接管。
2 等壁厚平齊式補強分析
依據常規設計,以等壁厚(18mm)補強圈補強,對此結構進行建模計算,得出加載后的模型及應力分布如圖1所示。最高應力488MPa。
3 內伸式補強分析
接管內伸式補強屬于局部補強。本文研究這種方法降低應力集中。根據GB 150-2011《壓力容器》公式6-8接管內伸有效長度為:[h2]=[dδnt]
式中:[d]—接管內徑;[δnt]—接管名義壁厚。
經計算,此接管內伸有效長度為77.46mm。
3.1 70mm的內伸式補強分析
對接管內伸70mm的內伸式補強進行建模計算,得出加載后的模型圖及應力分布如圖2所示。
圖1 圖2
可以看出:接管內伸段應力較大處會產生彎曲。在模型上應力較大處的區域增大,最高應力522Ma。
最高應力比同條件下無接管內伸補強大,與理論不符。理論上內伸的接管有利于分散應力集中。為探究原因,對小內伸長度的情況進行分析。
3.2小長度內伸補強分析
對接管內伸30、20、10mm的內伸式補強進行建模計算,得出加載后的模型圖及應力分布分別如圖3、4、5所示。
圖3 圖4
圖5
對比圖3、4、5可以知,各模型應力強度情況基本相同,最大應力處接近接管端部,但隨著內伸長度減小,變形逐漸減小。接管內伸30、20、10mm的內伸式補強模型最大應力分別為462Ma、444Ma及462Ma。內伸20mm形式補強效果最好。
4 結論
在大開孔的條件下,以公式6-8計算出來的接管有效內伸長度要比實際情況大,推測原因有:第一,在大開孔的條件下,公式中接管的直徑與接管壁厚均比常規開孔大,因此計算結果偏大;第二,大開孔引起的應力集中及彎曲應力會使有效內伸長度減小。因此大開孔不宜用常規開孔公式6-8計算。當接管內伸高度大于其有效內伸高度時,應力反而隨伸長度增大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