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學生自主學習英語教與學的現狀為基礎,提出以創設氛圍、培養自信、制定計劃、策略訓練、調節反思為主要構成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模式。初中生擁有較多的空閑時間,也擁有豐富的課外資源,他們已經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學習目標也更加明確,因此學生的自主學習條件很充分。在這種情況下,開展自主學習不僅是必要的,也切實可行。根據自主學習的相關理論和初中英語教、學現狀,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可從下列幾個方面做起。
創設氛圍,激發興趣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學習英語的能力是不同的,而學習英語的能力的培養來源于學習英語的興趣,只要有了興趣,學習英語的困難就迎刃而解。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性格特點,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采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教學用具,如實物、圖片、幻燈片、錄像等,通過這些教學用具,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另外,還可以在課堂中通過做一些游戲,對學過的內容進行復習鞏固,游戲不但可以提升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作為中學英語教師,筆者在課堂上強調最多的就是讓學生把學習英語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我樂學”,真正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主動學習、主動發展,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培養學生的自知觀念,樹立他們的信心。自知是對自己學習的期望、目的、觀念、風格等的認識。作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認清個人的學習觀念,樹立正確的態度養成主動學習的愿望。讓學生明白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提高英語的學習成績,如果自己不努力,學習成績很難有提升。學生不論英語基礎的好壞,都要管控自己的學習。只有在對自我認識清楚的基礎上才能更充分建立自尊和自信,不模仿別人,做好自己,結合自身特點有選擇性的選取一些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取得更好的效果。
確立目標,注重策略
目標在個體的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就是一個參照,有學習目標作為參照個體學習就有方向感,就能夠對于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中出現的偏差及時調控。所以準確的目標是自主學習的核心,但是很多學生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預習、復習課文等之外,缺乏英語學習計劃,這樣就會失去自主學習的方向。針對此情況,教師或者家長應擔當起督促和監督的作用,幫助學生按照他們自身的基礎、能力、興趣、特點和未來的需要制定學習目標。告訴學生不要制定模糊的目標,比如我要考取年級第幾名等等,要對目標細化,制定近期目標,實現近期目標對有些學生更容易,同時學生也能看到自己學習水平的提高,更容易實現目標的達成,而一個目標的成功實現會促進新目標的確定和實現。幫助學生在每天預定的時間內學習,并養成一種習慣。教會學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
在制定詳細的目標后,就要實施目標,尋求適合自己認知水平和特點以及學習風格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怎樣學和學什么是相互聯系的,學生學習的方法策略會影響到學習效果。學生學習策略的運用情況如何?多數學生只是偶爾想到策略的運用,但是缺乏持久性。這與教師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有關,因此有必要對學生的學習策略進行幫助指導。讓學生養成自覺的有意識的使用策略,懂得在什么時候運用哪種策略。
學會反思、評價與調節
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自我反思、自我評價這一環節,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講授,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教學思路走,這樣學生就變成了學習的跟從者,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重新確立師生在課堂上的角色。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協助者,要從課堂教學的支配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進而讓學生自己當作學習的觀察者、監督者、評判者和操縱者。作為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并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讓學生明確“沒有反思就難以自我改錯糾偏”,明確“反思能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并進而形成對學習的警覺”,從而指導學生熟練掌握反思的方式方法。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教師今后教學的工作重點之一,也是當前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只有培養能夠自主學習的學生,才是衡量教師教學達標的一個準繩。作為教師,要有愛心,要把愛心獻給學生,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以把學習方法交給他們,哪怕是在課堂上也要多留一些時間給學生,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達到葉圣陶先生所說的能“自讀自悟”的最佳境界。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王靜,于新松.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外語學習策略[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
[3]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4]徐錦芬,彭仁忠,吳衛平.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1)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協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