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是信息技術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中,學校與學校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差異,傳統的教學方法對這種差異視而不見,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探究積極性不高。如何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值得探究的課題。
城鄉信息技術設備的現狀分析
城鄉區別,導致學生信息素養差異 大多數城市學校教學環境優雅,教學設施一流,配有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科技教室和活動室等,還配備了現代化教學儀器、設備等。而農村,特別是山區,透風的教室,破爛的桌凳,坑坑洼洼的水泥黑板,別說是電腦、電視,就連教師備課用的小黑板、紙張都十分緊缺。城市和農村學生的信息素養相差甚遠,如何消除這種差距,如何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這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家庭環境,導致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差異 即使都生活在城市,學生們的家庭環境也有差異,有的學生家境優越,各種學習設備應有盡有,對電腦的操作也很熟練,有的父母還會利用電腦,利用網絡,引導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而有的學生很少甚至不接觸電腦,即使接觸電腦,也是在網吧,這些父母基本上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正常、健康使用電腦和網絡,因此,這些學生有可能對電腦很熟悉,可熟悉的也只是游戲而已。對于這些學生,如何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也是值得我們探究的重要問題。
個體差異,導致學生信息接受能力不一 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是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學生智力發展水平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關系。有的學生上課時思維敏捷,有的學生接受能力特別強,有的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愛好廣泛,求知欲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對于這些學生,就教科書上的內容,很難滿足他們的求知欲,而有的學生智力水平稍微差點,接受能力稍微弱點,就這兩類學生,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就很難兼顧兩頭。針對這種情況,如何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教育,也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探究教學方法的案例解讀
現在,對探究式教學方法的理論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在實踐教學中,一定要充分應用,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應用和實踐,才能檢驗此教學方法是否適合信息技術的教學,是否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意識。
分組合作,探究創新 在《初中信息技術》(上冊)第3章應用文檔的設計中,需要制作作文選的封面和封底,如果按照書上安排,讓學生制作這個封面,難度并不大,雖然繪制圖形時會耗費點時間,但一節課的時間,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但是如果依葫蘆畫瓢,學生的技能是掌握了,但學生的思想卻一點都沒展現出來。為此,講述此課的內容時,筆者采用了分組合作和探究學習的方法,教師先展示各種各樣的封面和封底模板,在學生們眼花繚亂的同時,讓學生設計自己的封面,小組經過討論后,根據最后確定的定稿封面,進行分工合作,兩名同學上網查閱資料,兩名同學對上網下載的資料進行選擇和加工處理,另外兩名同學負責在電腦上使用Word文字處理軟件進行制作。
為了解決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會碰到的技術問題,教師還提供了一個學案,幫助學生解決在探究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如果再有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讓全班同學一起探討研究,解決問題。最后,本課在學生設計的一個個精彩的封面和封底的展示中結束,讓人意猶未盡,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實踐需求,層層深入 《初中信息技術》(下冊)第8章第2節多媒體作品制作流程,這節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決定著幻燈片作品質量高低的關鍵性問題,但在平時教學中,這節內容卻又是容易被忽視的部分,因為在教學中,只要按照書上的內容,制作《蘇州園林》多媒體作品就可以了,而且這個作品是個成熟的作品,無論是設計,還是色彩搭配,或者是幻燈片效果的設計,都是比較完美的,想要超越這個作品的設計是很難的,所以這章的內容很容易把重點放到幻燈片制作的技能與技巧上,而忽略了多媒體作品的需求分析、規劃與設計,素材采集與加工等環節。這節內容,不僅不能忽略,而且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意識,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就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打開一扇窗。
通過讓學生扮演司空見慣的QQ聊天情景導入新課,通過聊天記錄內容,讓學生思考,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故事接龍,通過續寫的故事,來揭示網絡虛擬事物的利與弊,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歸納總結出一些困擾他們的問題,如對待虛擬事物的正確態度是什么?青少年上網需要遵守哪些道德規范?學生通過深思熟慮,然后歸納總結,得出結論,這樣,讓學生印象更深刻,記憶更牢固,效果更明顯。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迎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