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7025-2008《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明確規定:凡對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或有效性有顯著影響的所有測量儀器和設備(包括輔助設備),在投入使用前必須進行校準或檢定,并保證量值溯源到國家基準。量值溯源的目的就是強調所有測量結果或標準的量值都能最終溯源至國家基準或國際計量基準,即SI單位的復現值。確保對檢測結果有影響的計量器具在投入使用前經檢定或校準,從而確定示值誤差,確定在預期的或要求的范圍內,并得出標稱值偏差的報告值,調整計量器具或對示值加以修正,確保實驗室檢驗檢測的準確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1 計量器具量值溯源的必要性
2005年12月31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其中第三十條規定:“實驗室和檢查機構在使用對檢測、校準的準確性產生影響的測量、檢測設備之前,應按照國家相關技術規范或者標準進行檢定、校準”。第三十一條規定:“實驗室和檢查機構應確保其相關測量和校準結果能夠溯源至國家基標準,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ISO/IEC 17025:200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之5.6.1規定:“用于檢測和/或校準的對檢測、校準和抽樣結果的準確性或有效性有顯著影響的所有設備,包括輔助測量設備(例如用于測量環境的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應進行校準。”
《計量認證/審查認可評審準則》之9.1規定:“凡對檢驗準確性和有效性有影響的檢測和檢驗儀器設備,在設入使用前必須進行校準和/或檢定(驗證)。”
2007年1月1月起實施的《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中5.5.1量值溯源規定:“實驗室應確保其相關檢測和/或校準結果能夠溯源到國家基標準。實驗室應制定和實施儀器設備的校準和/或檢定(驗證)、確認的總體要求。對于設備校準,應繪制能溯源到國家計量基準的量值傳遞方框圖(適用時),以確保在用的測量儀器設備量值符合計量法制規定。”5.5.3規定:“實驗室應制定設備檢定/校準的計劃。在使用對檢測、校準的準確性產生影響的測量、檢測設備之前,應按照國家相關技術規范或者標準進行檢定/校準,以保證結果的準性。”
2 計量器具量值溯源的要點
(1)實驗室應制定量值溯源的總體要求,對于設備校準應繪制溯源到國家基準的量值傳遞框圖,確保實驗室的量值符合計量法制規定。實驗室應制定和實施量值溯源程序,規定實驗室的量值溯源方法。
實驗室確保相關檢測/校準的結果能夠溯源至國家基準,其前提條件是檢測/校準使用的所有儀器設備的量值能夠溯源到國家基準和國際單位制。我國實際量值統一的方式有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量值傳遞是國家規定的法制性要求,以自上而下逐級傳遞的方式實現。量值溯源可以不受量值傳遞的限制,是一種自下而上尋求量值“源”的行為。根據國家現行法律的規定,屬于國家強制檢定目錄內的工作計量器具,應依法送檢。其他可以溯源的計量器具,由實驗室自行尋求校準機構。
(2)對于可能影響檢測/校準結果準確性的儀器設備的關鍵值,實驗室應制定檢定/校準計劃,并在這些儀器設備使用前對其進行檢定/校準,使結果能夠溯源到國家基準,以保證結果準確性。實驗室應根據儀器設備的工作周期要求,制定對檢定/校準有影響的儀器設備的周檢/校準計劃,該計劃應經技術負責人批準,按時間要求滾動實施。儀器設備在使用前須經檢定/校準,實驗室應正確和全面理解其含義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3 計量器具量值溯源的實施
(1)確認量值溯源的儀器設備。凡是對于檢測/校準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有影響的設備都應納入需要量值溯源的范圍內,不論用于測量過程的哪一環節,如抽(采)樣、制樣、分樣、測等,也不論是主要設備還是輔助設備(如各類箱、鍋、槽、室及其監控設備)。
(2)制定檢定/校準計劃和程序。根據需要和可能為達到量值溯源的目的,制定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檢定/校準計劃,這一計劃不僅僅是一個送檢、校準計劃,還要求根據對所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要求和其它特定要求(設備特性、檢測特征等),制定出到哪里去溯源,確認校準間隔,是否需要期間核查;授權使用范圍和操作人員,正常維護保養等一整套控制措施。
(3)量值溯源的實現。除了按照量值溯源計劃分別實施以實現量值溯源外,實驗室至少還應知道:自身對校準要求;正確使用校準證書/報告,如修正值的正確使用;證書無數據時,應知道其“合格”的含義是在多大允差范圍,等級的誤差范圍有多大,以便在測量中正確應用。
(4)量值溯源的后續工作。檢/校之后應根據其結果對儀器設備做出標識和文件存檔工作。當校準產生一組修正因子時,應按ISO/IEC17025之5.5.11和5.5.5.12的要求,將這些修正因子在所有文件和場合進行更新,并得到控制和保護,以免失效。必要時,通過期間核查、比對、能力驗證等方式監控儀器設備,實驗測量結果的質量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