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故經過
2010年8月19日下午15時左右,撫順某建筑公司承建某小區(qū)24#樓,現(xiàn)場施工用鋼絲繩式施工升降機(以下簡稱升降機),因現(xiàn)場升降機操作人員(以下簡稱操作者)將此時吊盤停留在16層,在未送電的情況下,用腳踏開電磁鐵制動器(此時離合器處于閉合狀態(tài)),導致吊盤從高空超速下降,起升鋼絲繩被拉斷,造成操作者當場死亡,另外一人重傷的安全事故。
2 事故現(xiàn)場勘察
(1)發(fā)生事故前升降機工況:吊盤位于16層,距地面高度47.4m左右,吊盤上載荷有部分塑鋼窗副框及兩個工地用的手推車(滿載混凝土)。
(2)吊盤自重:0.5t
(3)兩個手推車滿載混凝土重量:0.5t
(4)起升鋼絲繩被拉斷,現(xiàn)場測量鋼絲繩直徑:12.57mm。
(5)起升鋼絲繩有斷絲,斷絲數(shù):5根。
(6)吊盤在距地面2m左右時,起升鋼絲繩在導向滑輪附近被拉斷。
(7)事故發(fā)生后卷筒上纏繞的起升鋼絲繩緊密,其鋼絲繩在卷筒上纏繞方向事故前正相反,纏繞長度為51m。其中卷筒安全圈數(shù):23圈左右。
(8)電磁鐵制動器一側制動閘瓦損壞。制動輪聯(lián)軸器一側損壞,無彈性柱銷緩沖器。
(9)制動輪彈性柱銷聯(lián)軸器聯(lián)接電動機一側的螺栓M12,而聯(lián)接減速器的一側的柱銷孔Φ25。
(10)事故發(fā)生后離合器處于打開狀態(tài)。
(11)卷揚機手動緊急制動操作裝置損壞。
(12)事故發(fā)生前離合器處于閉合狀態(tài)(根據(jù)升降機專職操作人員周某講述)。
3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發(fā)生前設備狀態(tài),吊盤位于在建樓房16層距地面高度約為47.4m,載荷約為1t左右。常閉電磁制動器、離合器均處于閉合狀態(tài)。操作者人為打開常閉電磁制動器(電氣設備未送電),導致吊盤自由下落,速度由慢到超速下降、失控。在吊盤下降至10~12層時,操作者采取以下兩步措施:
第一步措施:停止松開制動器,常閉電磁制動器瞬間閉合。目的是使吊盤停止或者減速下降。
此時吊盤下降速度:[V102=2as]
其中:[V10]——吊盤自由下降至第十層的速度;
[a]——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s——吊盤下降距離,從16層至10層距離=2.9×6=17.4m。
[V102]=2×10×17.4
[V102]≈18.7(m/s)
吊盤自由下降(自由落體運動)并通過鋼絲繩拖動卷筒出繩并通過減速器制動輪聯(lián)軸器帶動電動機旋轉。
通過計算吊盤此時下降速度、運動分析:因制動輪聯(lián)軸器非剛性連接,不同軸,其徑向可竄動,徑向間隙達6.5mm以上。由于超速旋轉在離心力作用下聯(lián)軸器向外甩出,撞擊制動輪并將制動輪一側邊緣打碎,致使常閉電磁制動器失效。此時吊盤做極速下降,操作失敗。
第二步措施:操作者將卷揚機構離合器手柄,誤認為是卷揚機構手動緊急制動裝置。目的使吊盤停止或者減速下降。其結果使卷筒失去約束,成為自由旋轉體,吊盤自由下降,操作失敗。
此時吊盤下降至臨界地面速度:[V102=2as]
a——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吊盤下降距離取最大值47.4。
[Vmax2]=2×10×47.4
[Vmax]≈31(m/s)
吊盤下降至臨界地面的動能:[E=1/2mv2]
[m]——吊盤載荷的質量1×103kg
[E]=480500(J)
根據(jù)能量守恒原理,吊盤下降的動能將全部轉化為卷筒的旋轉動能。高速旋轉卷筒使所有纏繞鋼絲繩全部放出。在旋轉慣性作用下卷筒以62m/s(鋼絲繩單繩速度)將起升鋼絲繩再次纏繞在卷筒上,方向相反。在吊盤以31m/s速度臨界地面時,被起升鋼絲繩瞬時停止、起升。
此時鋼絲繩受拉力F
能量守恒原理:W=E
其中:W——吊盤被起升所做的功
W=2F×S
S——吊盤被再次起升的距離約為2m左右(根據(jù)升降機附近施工人員王某人講述)
480500=2×F×2
F=120.1(KN)
依據(jù)GB/T20118-2006(一般用途鋼絲繩)中起升鋼絲繩型號及規(guī)格:6*19-13-1870其破斷拉力為104KN。
實際鋼絲繩瞬間拉力120.1KN大于鋼絲繩破斷拉力104KN,鋼絲繩被拉斷。拉斷后的起升鋼絲繩一端甩向卷筒方向,致操作者死亡,同時另外一人重傷。
4 事故結論
(1)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者違章操作,將電磁鐵制動器人為打開,致使吊盤自由超速下降,最后導致起升鋼絲繩被拉斷。
(2)造成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是:該制動輪聯(lián)軸器無彈性柱銷緩沖器、卷揚機的手動緊急制動操縱裝置損壞。
5 事故教訓
通過上述事故原因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此次事故的發(fā)生不是偶然的。施工升降機的使用在許多環(huán)節(jié)上存在安全隱患,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避免類似事故的再次發(fā)生。首先使用單位對所使用的施工升降機沒有履行安裝告知手續(xù),也沒有申請檢驗檢測,屬于無證使用。正是由于沒有進行檢驗檢測,造成設備存在安全隱患,長期帶病運行,給后來的事故發(fā)生埋下隱患。其次使用單位疏于現(xiàn)場安全管理,造成人員進入現(xiàn)場進行違章操作,致使事故發(fā)生。
事故的發(fā)生令人心痛,我們應從中吸取深刻教訓。首先使用單位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去管理和使用特種設備,其次對于現(xiàn)場重要場所嚴禁外來人員進入,只有這樣才能防止類似事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