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測量過程簡述
(1)測量依據:JJG98-2006《機械天平檢定規程》。
(2)測量環境條件:溫度(18-26)℃,溫度波動≤0.5℃/h,相對濕度不大于75%。
(3)測量標準:F1等級標準砝碼。
(4)被測對象:以TG328A型天平為例,最大稱量為200g,檢定標尺分度值e=0.1mg。
(5)測量方法:采用標準砝碼直接測量天平各技術參數得出各示值誤差。
(6)評定結果的使用:符合上述條件的測量結果,一般可參照使用本不確定度的評定方法。
2 數學模型
[Δm][=P-m]
式中:[Δm]——機械天平示值誤差;
[P]——機械天平示值;
[m]——標準砝碼值。
3 各輸入量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的評定
本評定方法以200g天平最大稱量點200g為例,其他稱量點的示值誤差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可參照本方法進行評定。
(1)輸入量[m]的標準不確定度[u(m)]的評定
輸入量[m]的標準不確定度[u(m)]采用B類方法評定
測量天平分度值所用標準小砝碼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u(mr)]的評定
根據JJG99-2006《砝碼檢定規程》中給出F1等級10mg砝碼的擴展不確定度[U=0.08]mg,包含因子k=2,則:
[u(mr)=U2=0.0082=0.004]mg
測量天平掛碼組合誤差所用標準砝碼所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u(mB)]的評定
對該型號天平來說,測天平掛碼組合誤差時所用F1等級標準砝碼是10mg-200g砝碼與掛碼一一對應進行測量。以掛碼最大組合200g稱量點為例,根據JJG99-2006《砝碼檢定規程》中給出F1等級200g標準砝碼的擴展不確定度[U=0.33]mg,包含因子k=2,則:
[u(mB)=U2=0.332=0.165]mg
輸入量[m]的標準不確定度[u(m)]的計算
已知[mr]和[mB]互相獨立
則[u(m)=u2(mr)+u2(mB)]=[0.0042+0.1652]=0.165mg
(2)輸入量[P]的標準不確定度[u(P)]的評定
輸入量[P]的標準不確定度[u(P)]主要來源于天平的示值變動性(即測量重復性)和天平的分辨力。
測量重復性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項[u(P1)]
用兩個等量的200g砝碼在重復性條件下進行全稱量示值變動性的測量,連續測量10次,得到測量列:(3.0,3.2,3.0,3.3,3.1,3.5,3.9,4.0,3.7,3.8)分度。
[P]=[1ni=1nPi]=3.45(分度)
單次實驗標準差[u(P1)s=i=1n(Pi-P)2n-1]=0.38(分度)=0.038mg
天平分辨力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項[u(P2)]
該天平實際分度值d=0.1mg,對于標尺分度值d=e的模擬式衡量儀器,認為其服從均勻分布,取包含因子 ,則由于分辨力引起的不確定度是:
[u(P2)=d/53]=0.012mg
依據JJF1059-1999《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第6.11節指出“同一種效應導致的不確定度已作為一個分量進入[uc(y)]時,它不應再包含在另外的分量中”。因此,應在[uc(P1)]和[uc(P2)]兩個中,取其中一個較大者,不能同時納入。由以上計算可知,可不考慮分辨力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所以,輸入量[P]的標準不確定度[u(P)]=0.038mg
4 合成標準不確定度及擴展不確定度的評定
(1)靈敏系數
數學模型[Δm=P-m]
靈敏系數[c1=?Δm?P=1],[c1=?Δm?m=-1]
(2)標準不確度分量匯總表
各不確度分量匯總及計算表
(3)計算合成標準不確定度
輸入量[m]與[P]彼此獨立不相關,所以:
[uc2(Δm)=?Δm?P?u(P)2+?Δm?m?u(m)2=c1?u(P)2+c2?u(m)2]
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c(Δm)=0.1652+0.0382]=0.169mg
5 計算擴展不確定度的評定
取包含因子k=2,則擴展不確定度為:
[U=k?uc(Δm)=2×0.169]=0.4mgmg
6 測量結果不確定度報告
該天平在稱量點200g時示值誤差測量結果的擴展不確定度為:[U=0.4]mg(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