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液態物料定量灌裝機(以下簡稱灌裝機)廣泛應用于化工、醫藥、食品等行業的定量盛裝環節,其中定容式灌裝機容積量的校準采用稱重法,其校準介質除水以外還可采用實際盛裝液體,相應變化容積的計算公式,得到校準結果,這是容量校準的一個新突破。現將這一方法的測量不確定度做以下分析。
(1)測量依據:JJG687-2008《液態物料定量灌裝機》檢定規程。
(2)測量環境條件:環境溫度(25±5)℃,一次檢定過程中檢定介質的溫差應不超過5℃。
(3)測量用標準器:電子天平——5100g/210g,分度值0.01g/0.1mg;標準密度計——(0.600~2.000)分度值0.0005;測溫儀(0~30)℃,分度值0.1℃。
(4)測量對象:定容式灌裝機(盛裝液體為清酒,標稱容量為360mL)。
(5)測量方法:采用稱重法校準定容式灌裝機容量。根據灌裝機的灌裝量選用相應的天平;在生產線上將標識貼在被校盛裝容器上,記錄此時液體的溫度t1;在裝箱前取下帶有標識的盛裝容器,進行稱量,記錄稱量數據;測量此時液體的溫度t2并與t1比較,其溫差不能超過5℃;倒掉盛裝容器內的液體,空干15s后進行稱量,記錄稱量數據,得液體質量;最后用密度計測量液體密度(重復測量三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液體密度)。
2 建立數學模型,列出傳播系數
(1)數學模型:
[V=mρ1+β(20-t)]。
式中:[V]─盛裝容器內的液體實際容量,mL;[m]─被檢量器所容納液體的表觀質量,g;[ρ]─液體平均密度,g/m3;[β]─灌裝機盛裝容器的體脹系數,4.5×10-4/℃;[t]─校準時液體的溫度,℃。
(2)傳播系數
[c1=?V/?m=1ρ1+β(20-t)];[c2=?V/?ρ=-1ρ21+β(20-t)];
[c3=?V/?β=-mρ(20-t)];[c4=?V/?t=-mρ×β]。
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為:
[uc(V)=u2(V)+c12u2(m)+c22u2(ρ)+c32u2(β)+c42u2(t)]
3 標準不確定度來源及評定
(1)由測量重復性引入的測量不確定度分量[u(V)]:A類標準不確定度按合并樣本標準差公式計算,從示值重復性實驗中得到液體質量數據(g):359.02,359.01,359.03,359.02,359.06,358.96。計算得容量值[Vi](mL)為361.52,361.53,361.54,361.53,361.57,361.47。平均值[V]=361.53mL。
[u(V)=s(Vk)n=i=1n(Vi-V)2n(n-1)]≈0.0329(mL)
(2)液體質量測量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u(m)]:取決于標準天平的誤差,按0.5e(e為天平的檢定分度值)估計,現用天平范圍為5000g(分度值為0.01g,e=0.1g)的最大允許誤差為0.05g,服從均勻分布,[u(m)=0.05/3]=0.0289g。
(3)液體平均密度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u(ρ)]
①由三次重復測量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u1(ρ)]:三次測得液體密度[ρ=0.993]g/cm3,重復性測量按0.5d(d為密度計分度值)估計,均勻分布,[u1(ρ)=0.5×0.00053=1.45×10-4]g/cm3;②由標準密度計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u2(ρ)]:標準密度計其測量不確定度按0.4d(d為密度計的分度值)估計,均勻分布,則:
[u2(ρ)=0.4×0.00053=1.16×10-4]g/cm3
因[u1(ρ)]和[u2(ρ)]兩個分量彼此獨立、不相關,則:
[u(ρ)=u12(ρ)+u22(ρ)=1.86×10-4]g/cm3
(4)容器體脹系數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u(β)]:灌裝機體膨脹系數的實際偏離值最大為4.5[×]10-4/℃,均勻分布,
[u(β)=4.5×10-4/3]=0.00026/℃。
(5)液體溫度測量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u(t)]:t=21.0℃。測溫儀最小分辨率為0.1℃,溫度計本身存在±0.1℃的誤差,均勻分布,[u(t)=0.1/3]=0.06℃。
4 標準不確定度分量表
5 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的評定:
[uc(V)=u2(V)+c12u2(m)+c22u2(ρ)+c32u2(β)+c42u2(t)][=0.03292+0.02912+0.06672+0.09402+0.00112]=0.124mL
6 擴展不確定度的評定
[U=kuc(V)=2×0.124]=0.25mL,k=2。
[Urel=UV=0.25361.53=0.1%],k=2。
7 測量結果不確定度的報告
該灌裝機在360mL測量點的容量實測值V=361.53mL,其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為[U]=0.25mL,k=2,相對擴展不確定度為[Urel]=0.1%(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