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事檢定或校準工作的實驗室在進行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時,必須按照要求建立并持續運行管理體系。本文總結建立文件化管理體系的幾個重點內容,供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人員參考。
【關鍵詞】 建立 管理體系 注意問題
對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考核是依據JJF1069《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規范》進行的。從事檢定或校準工作的實驗室在進行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時,必須按照要求建立并持續運行管理體系。管理體系文件是管理體系文件化的表述,是技術機構不斷改進管理體系的依據。筆者結合近年的實際工作,總結了建立管理體系的幾個重點內容,謹供參考。
1 掌握三項規范
JJF1069《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規范》;JJF1059《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JJF1033《計量標準考核規范》。
2 掌握兩個關鍵內容
關鍵一是確定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和承諾。質量方針是由最高管理者正式發布的總的質量宗旨和質量方向。必須對本機構檢定結果質量保證的方針做出聲明,質量方針的要求包含:提供良好的業務活動;確保檢測的質量;為顧客提供服務的標準;管理體系的目標。
關鍵二是最高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考核工作,必須全員參加,搞好培訓,對照規范逐條落實。
3 明確四個“管理職責人”的責任
最高管理者要樹立牢固的質量意識和法制觀念,充分認識讓顧客滿意和遵守法律法規是對機構基本的要求。使機構的全體成員都能樹立質量意識和法制觀念,并通過制定和實現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和管理評審,提供持續改進的機會和所需要的資源。
技術負責人應熟悉技術機構的技術活動,有能力保證機構的技術活動合法、有效并在不斷完善和改進的基礎上,提高機構的檢定能力和服務水平。
質量負責人應熟悉規范要求和在機構活動中的應用,掌握管理體系運行中的一些程序和要求,并能評價這些活動結果的有效性。
證書簽發人員是機構檢定活動的最終結果—證書/報告簽發的直接負責人,要嚴格履行職責,牢固樹立法律意識和對顧客負責的責任意識。
4 編制六個計劃
《管理評審計劃》:管理評審是最高管理者的職責之一,評審的對象是機構管理體系,該項活動應由最高管理者親自主持。其目的是在策劃的時間間隔對管理體系進行系統的評價,提出并確定各種改進的機會,確保管理體系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人員培訓計劃》:機構在確定從事影響檢定和管理工作的人員所必須的能力時,首先應從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等諸多方面對相關人員提供培訓機會,制定《人員培訓計劃》。
《計量標準及儀器設備周期檢定/校準計劃》:機構開展檢定工作所使用的計量標準和測量儀器設備必須在合格有效期內,保證對計量標準和測量儀器設備按周期檢定或校準。
《計量標準及儀器設備期間核查計劃》:對計量基(標)準、傳遞標準或工作標準以及標準物質應按規定的程序和日程進行期間核查,以保持其檢定或校準狀態的可信度。
《實驗室檢定結果監督、比對、能力驗證計劃》:機構應對檢定結果的有效性進行監控,考核規范推薦了幾種監控方法,可結合實際和具體的控制對象選擇使用。
《內部審核計劃》:內部審核是機構改進管理體系及其有效性不可缺少的手段,其目的是檢查管理體系符合規范要求的程度。通過內審,系統的識別,報告管理體系運行中存在的不足,確保管理體系持續改進。
5 編制三個一覽表
《計量標準及測量設備一覽表》;《開展檢定/校準和檢測項目一覽表》;《檢定/校準人員一覽表》。
6 建立四個檔案
建立《專業技術人員檔案》;建立《計量標準檔案》,按照《計量標準考核規范》要求建立文件集,包括18個文件;建立《計量標準及測量設備檔案》;建立《供應商、服務方的評價檔案》。
7 建立三個標識(標志)管理系統
建立《顧客物品的標識管理系統》;建立《設備檢定/校準狀態的標志管理系統》;建立《文件標識管理系統》。
8 保存好兩個記錄
記錄是為完成各項工作和達到的結果提供客觀證據的文件。具有可溯性,還是提供驗證、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的證據。記錄應簽署完整,并按要求進行統一管理,保存完好。
9 建立管理體系的效果
使實驗室實現規范化、系統化、制度化管理,提高機構的管理水平。促進計量檢定人員掌握了管理體系運行的有關知識,使檢定工作更科學、準確、可靠,對影響檢定的全過程可以進行有效地控制。使機構建立近期和長期的質量目標,增強實驗室自身的活力和凝聚力,為社會提供更好的計量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