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對于新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和嘗試心理,對于節日的變化和引進能夠很快地接受,為西方節日在大學校園的興起奠定了受眾基礎。新年元旦、清明節、中秋節、國慶節、圣誕節、情人節、母親節是大學生經常慶祝和比較關注的節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學生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和具有依賴性的經濟條件,有著超前的消費觀念和滯后的消費實力。每遇節日,大學生的消費往往呈現出井噴的勢頭,節日經濟成為高校大學生離不開的一個話題。
消費方式多樣
大學校園的開放性和現代社會信息的高度流通所共同推動的是不同節日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使得流行節日沒有一家獨大,恰是萬紫千紅;同時,大學生各類活動繁多,部分學生學習工作壓力大和時間緊張也使得節日放假成為影響流行節日的一個因素;此外,諸多與節日經濟相聯系的各類商家利用節日促銷等多種方式發展節日經濟,在客觀上發揮了推動部分節日的動力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和各種交通設施日趨完善,現階段在校大學生節假日消費方式趨于多樣化。除了生活、學習費用之外,交際消費、娛樂消費、戀愛消費、手機電話消費、健身消費、旅游消費、美容化妝消費等,都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對高質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
注重情感投資
《教育》旬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絕大多數同學會在節假日安排情感方面的消費,這主要集中在:為男(女)朋友購買禮物、請客吃飯、為父母買禮物等方面。可以說,大學生的愛情、友情、親情,遇到節日來臨一個也少不了。
現在大學生對情人節的熱衷度幾乎超過了春節,并且大學生的過節費已經超過500元,成為情人節消費的生力軍。送花、買巧克力、送禮物也是情人們表達情感的一個方式。華東師范大學學生小徐選擇在情人節這天請女友大吃一頓,180元兩份的情侶套餐外加11朵玫瑰花,總共花了將近300元。據了解,在北京,情人節當天每支玫瑰花的價格最低的也要10元,而據鮮花店老板講,一次性訂購幾十支甚至上百支的大學生大有人在?!扒槿斯澾^得浪不浪漫買沒買禮物,成了討女友歡心的重要契機,搞氣氛是需要經濟基礎的。”有學生抱怨說,戀愛成本太高了。
理性消費是主流
多數大一學生是第一次長期遠離父母,第一次自己擁有支配各種費用的權利,開始獨立生活,他們自主消費經驗少,往往不會理財。有些大學生自尊心、好勝心強,經驗不足,消費目的不明確,再加上盲目追求潮流和時尚,以及商家有意無意的引導,使得大學生強烈的消費欲望和前衛的消費觀念同脆弱的承受能力不足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特別是在節假日期間,攀比消費、浪費消費、隨機消費、沖動消費便是其中的表現。
當然,講求實際、理性消費才是當前大學生消費的主流。專業在線問卷調查平臺“問卷星”進行的一項“大學生節日消費情況問卷調查”中,調查結果顯示:“重要節日進行消費”“偶爾進行節日消費”遠遠超過“奉節必過”和“從不過節”的人數;對于“大學生每學期用于節日消費的金額”,300元以下的占絕大多數;對于“如何看待節日消費”,56%的學生認為,這是個人愛好,因為大學生已經步入成年,開始為親情、友情和愛情買單,情感消費成為自己處理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和增溫劑。
本刊點評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對于大學生而言,節日消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可以幫助學生愉悅心情、增加感情??梢哉f,節日經濟消費方式的多樣化也為大學生的娛樂交往提供了許多新的途徑。然而,多數大學生的生活費用畢竟主要是靠父母資助的。大學生應秉持正確的消費原則,建立講求實際的理性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