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面積45平方米,帶有花園陽臺,衛生間更寬敞,配有馬桶。目前,寬帶、空調、固定電話都已陸續到位……”日前,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新學生宿舍的樣板間效果圖,在微博一亮相即遭網友瘋轉。“這絕對是最豪華寢室呀!”網友們議論紛紛。(2014年8月5日《楚天都市報》)
客觀地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廣大學生有改善住宿條件的意愿和能力,一些學子通過改編詩歌、歌曲等形式向校方“求空調”,就是在表達相關訴求。為此,高校從實際出發,為學生提供更舒適更溫馨的公寓宿舍,這本無可厚非。但一味追求學生寢室的豪華奢侈,就有些過猶不及了,反而衍生出新的問題。高校住宿條件的改善應本著適度、量力的原則,充分考量學生的意愿和承受能力,不求奢侈,但求舒適。
眼下,一些大學競相建設豪華寢室,儼然把教育作為一項產業來經營,把學生宿舍打造成星級酒店的模樣,從而提高租金收入,帶來滾滾財源。豪華寢室是教育產業化的怪胎,折射出部分高校定位不清和教育工作者理念迷失,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