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風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學生個人學習、發展的基石。1998年教育部在印發的《高等學校教學管理要點》中指出:“學風是包括老師的治學作風和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紀律等方面的學習作風。”學風的主體包含學校、教師、學生三個部分;狹義上的學風認為,學生是主體,指學生的學習風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風格的總體反映。其中,藝術專業學生因家庭、個性、專業、性格等方面原因,往往造成學風建設不盡人意,呈現出文化基礎薄弱、重專業輕理論等現狀。對此,筆者根據以自身曾任輔導員的工作經歷與實際情況,從藝術專業學生角度出發,通過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各方面,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闡述如何加強高校藝術專業學生學風建設,力圖探索出藝術專業學生學風建設的新方法。
藝術專業學生學風現狀
“藝術學院學生太難管,曠課、喝酒、打架、談戀愛”,這是擺在高校學風建設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不過,這些現象具有一般大學生的普遍特點,并不是藝術專業學生所特有。就貴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而言,全院包括音樂、舞蹈、美術三個專業,共776名學生,除上述現象外,學風現狀有其自身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文化基礎薄弱,學習動力不足 因國家招生評價體系的傾斜,藝術類考生在報考大學時,文化成績要低于普通專業學生,并且文化課錄取分數線還呈逐年下降的態勢。由于大多數藝術生在高中階段主要以專業學習為主,文化基礎較弱,以致這一現狀甚至成為部分藝術類學生的自我認知,成為他們不愛學習、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動力不足的托詞。
重技術性專業知識,輕理論型文化課程 在學習過程中,大多學生對技術性專業知識的學習有較濃厚的興趣,如聲樂、鋼琴、民舞、國畫、攝影等;但對學校開設的其他理論課程不感興趣、學習欲望不濃,如音樂史、藝術概論、民族民間藝術概論、思想政治修養、英語等。
感性張揚,紀律意識淡薄 藝術類學生因專業學習需要,學習、生活中往往講究個性,力求標新立異,對事物的認識以主觀感覺而定,追求自由,不受學校紀律和規章的約束,加之專業學習大多單獨授課,或小課制,因此紀律意識淡薄,遲到、早退、曠課現象較為嚴重。
價值取向偏實際,把藝術作為謀生手段 因家庭、社會及專業原因,藝術類學生經常參加各種商業演出、娛樂比賽、琴行代課,接觸社會較早而且機會較多,所以,他們在平常的學習中往往會下意識地進行選擇性學習,以賺錢、務實作為自身價值取向,大多數學生不是因為熱愛而學習藝術。
加強學風建設的幾點策略
通過一年來的調查、實踐,筆者在工作中總結出幾點經驗,就如何加強藝術專業學生學風建設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抓好入學教育,樹立學風建設總基調 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起點,是大學學習生涯的第一課。新生入學教育對于樹立學生遵守紀律、認真學習至關重要,是加強學風建設的第一步。眾所周知,高中教育有教師、家長對學生監督管理,學生學習以“灌入式”為主,部分教師甚至教育學生“高中多吃苦,大學盡情玩”,以致不少學生對大學生活、學習認識偏頗,認為大學學習輕松、紀律散漫、行為自由、管理不嚴,對自己“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學”弄不清楚,在入學教育中,應該幫助學生了解學校歷史,通過教師講解、“師兄、師姐面對面”“黨員幫新一帶一”等形式,盡快讓學生了解大學學習與生活。各班級輔導員應根據班級發展目標和要求,在入學教育中對學生加強教育,嚴格學習紀律、樹立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制定學習計劃。通過入學教育,使學生盡快進行角色轉變,熟悉學校環境,在學生當中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主動學習的基調。
建立學校、學院、班級的規章制度,營造良好的學風氛圍 “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教育學習環境是學風建設的重要保證,藝術專業學生個性張揚,追求自由,不受各種規章制度限制要求,學習、生活、紀律較為隨意,因此,必須制定學生管理的相關制度,落實到位,起到監督、管理、約束學生的作用。2014年2月,針對學生遲到、曠課、早退等嚴重現象,藝術學院開展了“課堂紀律專項整治活動”,制定了“藝術學院考勤制度”“藝術學院課堂紀律管理規定”“藝術學院綜合量化評分細則”,并要求各班按要求認真落實各項規定。通過一學期的實施,全院遲到率由13.2%下降到1.3%,曠課率由9.7%下降到0.6%,曠課、遲到、早退現象明顯下降,為學風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加強專兼職輔導員隊伍建設 作為學生生活的知心朋友、學習上的引路人與人生導師,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最多、最了解學生的群體,在學風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寢室、課堂、琴房、畫室、練功廳是輔導員了解學生的重要渠道,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家庭學習情況、情感煩惱問題,并及時關心、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建立獎懲機制,提高學習興趣 大部分藝術專業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加之個性張揚、標新立異、舉止夸張,是家長、教師、社會眼中的壞孩子形象,來自各方面的不好評價,造成學生自我認識偏頗、自暴自棄、自我否定的心理習慣。在學風建設中,應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隨時留意學生進步,及時鼓勵肯定學生,提高學生自我認同感與學習興趣。
培養藝術素養,全面提升素質 藝術不同于一般的社會勞動,社會勞動通過創造賺取物質報酬,而藝術勞動則是精神領域的行為,創作的藝術作品帶給世人欣賞與美的感受。藝術這一特征,要求藝術工作者應該具有對藝術赤誠純粹、超凡脫俗的品質。針對藝術專業學生價值取向、學習目的偏離情況,應該從藝術本身著手,通過接觸欣賞優秀的藝術作品,感受作品的藝術美;通過認識了解偉大的藝術家,樹立一個藝術工作者應肩負的社會責任,從而激發藝術的熱愛,不為金錢、利益所誘惑,從藝術本身出發,全面提升素質。
藝術專業學生學風建設不僅是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需要在平時工作中不斷總結與實踐。
參考文獻
[1]秦茂林.綜合性大學如何加強藝術類專業學風建設淺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3(4)
[2]劉子金等.藝術專業學風建設新機制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5)
[3]楊林書等.傳媒藝術類學生學風建設探索[J].浙江傳媒藝術學院學報,2005(3)
[4]韓延明.學風建設:大學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5]歐陽俊虎.新時期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及教育管理對策[J].云南師范大學學院,2001(2)
[6]李慧媛.談如何增強高校入學教育的影響力[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2)
[7]蔡士文,夏午寧.淺析高校藝術專業學生特點及其管理[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9(5)
[8]任金杰.高師藝術專業學生學習善的調查研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6(1)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