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從社會到家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尤其是在課堂教學的把握上。我國一直延用班級授課制,一步步走到今天歷經了太多,無論教師、學生,都需要再摸索與改進。新課程改革后,面對課堂、面對學生的減負,更多的是需要探索如何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率。
轉變舊的教學觀念
現在各個學校的年輕教師數量增多,這有利于轉變舊教學觀。因為年輕教師在還未走出校門前,就已經開始接受相關的素質教育,從思想上、行動上,都比較容易去試行。但是,也必須看到自身的不足與差距,因為年輕的一代從小受的教育,多半還是老觀念、老做法,也就是常說的:“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滿堂灌,把學生當作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所以,雖然我們樂于去改變,但是在做法上,通常還會受其影響,如新課改提出的“教師有效、合理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卻變成了“教師要求學生去做……”
思想決定行為,所以,唯有從思想上轉變舊的教學觀念,才能真正的保證課堂效率,教學才會獲得真正的圓滿。
確定新的教學目標
我們常說,教學目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和保證。那怎樣算是一節好課?課堂效率高,學生在快樂中學有所得,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做的僅是引導和指點而已。由此看來,課堂效率的提高必須依附于準確、明確的教學目標。
確保教學目標合理。筆者認為,想確保教學目標的合理性,教學經驗是功不可沒的,但是新教師要從沒有教學經驗開始,那該怎么辦呢?應制定如下步驟:
第一,認真閱讀教材。要求:準確掌握本冊課本每一個單元所呈現的內容,第一遍從大體上明確要教的知識。第二,再次把握教材。要求:在第一遍的基礎上再次通讀教材,根據自己的理解,梳理全冊、單元、每課時的重難點。這一條對于新教師的快速成長很有成效,如果不經歷自己的思考,直接參閱教師用書上的內容,就減少了一次歷練的機會。教材、教師用書也都只是一個方向和指導,高標準的教師應該在創新中使用。第三,研讀教師用書。與第二步相對照,新教師畢竟沒有經驗,對教材的把握上不會太精確,通常出現的問題:重難點把握不準、目標過高或偏低等。所以初步理解教師用書后,要深入理解,即“研解”,如“為什么教師用書上會這樣安排?”“出現這一例題的目的到底何在?”
經常聽專家或有經驗的教師說“要吃透教材”,也就是要把知識內化,真正的理解其目的,才能制定出合理、明確的教學目標。《課標》指出:教學目標,對指引師生的教與學,有定向功能;對進行教改程序有控制功能;對知識與能力的雙向發展有協調功能;對減輕學生因題海戰術而盲目訓練所造成的負擔有效率功能;對統一標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穩定功能。所以,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非常重要。
優化教學過程
課堂效率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主陣地,因此,優化教學過程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本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注重聯系學生的個人和生活實際,確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并且要注意創新性的使用教材,還要注意內容的呈現形式。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在數學課堂上,應該選擇與教學內容、課型最相融合的方法與手段,好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是良好的促進,在課堂數學中要將各種教法進行最佳組合,力求靈活多樣、學生樂學,具有實效性。只有優化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如今的數學課堂,尤其是低年級數學課堂,對于知識的練習,最怕單一形式的題海戰術,因為低段學生受年齡及心智的影響,他們的注意力無法較長時間集中,因此,教師必須時刻保持對學生有吸引力。如,最為枯燥的計算教學練習,不要只是單純地進行計算,可以設計選擇、改錯等環節。另外,可以利用多媒休輔助教學,利用精美的圖片、動畫引出習題。當然,莫讓“花架子”喧賓奪主,而是利用不同的練習吸引學生,以此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評價促教學
評價語言要準確、有針對性。不要一味的“很好”“你真棒”,而是捉住學生回答的閃光點。受益的不僅僅是回答問題的學生,旁聽的學生也由教師的肯定中進一步明確了答案。評價方面多元,不僅要對知識的回答評價,還要對回答中的情感、學生的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方式多樣,可以師生間、生生間互評,也可以自評,另外,對于低年級學生,還可以運用認可的眼神、贊揚的表情、喜愛的手勢等。千萬不要小看評價的作用,教師一句肯定話語、一個鼓勵的動作,就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什么樣的課堂最生動?那一定是充滿智慧的課堂!
對于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筆者的認識尚淺,在此僅能總結以上幾點。相信通過每一位用心經營課堂的教師,在不斷摸索中改進,最終會讓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快樂并充實。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經五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