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市教育局機關工作多年,經常去學校檢查或指導教學,自然與校長接觸較多,對他們在教育教學中的酸甜苦辣也比較了解。從他們的言談中得知“貧困地區中小學校長真難當”是校長的共同心聲。這是為什么呢?
校長等于“基建隊長”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學校的硬件建設也不斷改善。什么“兩高普九驗收”“教育強縣創建”“學校標準化工程建設”“校安工程建設”“城鄉教育均衡化建設”“學前三年行動計劃”等等,沒有一樣能離得開硬件建設。要搞硬件建設,首先要有錢。錢來自何處,當然來自政府。但校長也不能總呆在學校等錢來,必須要有一顆敏銳的心,把握各種要錢的機會,又要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皮,還要有各種攻關的本領。好不容易弄到項目資金之后,還要完成征地、審批等各種手續。每一種手續的完成都十分艱難。雖然教育是社會公益事業,講起來重要,聽起來必要,但做起來卻很難。原因是,教育尤其是貧困地區的教育是弱勢群體,校長是弱勢群體的代表。時常是校長手里拎著工作包,圍繞學校的基建難題,跑城建、土地、環保、財政、防空辦等諸多部門求爺爺、告奶奶。即使踏破腳皮、厚著臉皮、磨破嘴皮,也常常遇到“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尷尬。為了把以上這些難關一個一個攻下來,即使含辛茹苦,他們也總是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由于校長成了“基建隊長”,就難以姓“教”了。就難把心思放在教育教學管理上。所以,教師總是抱怨校長不務正業,導致校長多方受氣,苦不堪言。
年年遭“釜底抽薪”之苦
一位鄉鎮小學校長曾說,他們學校兩年間共調到城區或城郊學校教師就多達20多人。被調走的都是經過學校多年精心培植的骨干力量。對教師調進調出之事,校長是受“蒙蔽”者,常常是到了被調出的教師來校開調令時,校長才恍然大悟。這讓校長內心不是滋味。調進來的又都是新教師,要適應教學得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打磨,這種教師流動機制往往是多年一成不變。因此,鄉鎮學校的教師隊伍,年年都要遭“釜底抽薪”之苦。往往是舊學年結束了,校長就要擔心新學年的學校教師隊伍該會是啥樣。這樣,導致鄉鎮學校的教師隊伍很不穩定,極大地影響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這就猶如打仗一樣,軍隊不穩定,要打勝仗確實不易。
談安全而色變
校長是校方法人代表,自然成了學校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教育行政部門每年都要與校長們簽訂安全責任狀。背著這份責任狀,校長頭上就套上了精神枷鎖,對于學校安全,一絲一毫都不敢懈怠。不但要健全各種安全制度和預案,還要帶領學生進行各種自救演練??傊踩珕栴}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時時講,是學校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要知道,不管安全做得如何到家,事故的出現都是難免的。一旦出現危及師生生命的重大事故,無論事故責任如何認定,校長也常常都要吃不了兜著走。因此,校長說話行事整天總是瞻前顧后,提心吊膽,談安全而色變。難怪有校長說:“安全是天,其它一切工作都是地。只要天沒塌下來,地就不會陷下去?!币虼耍iL總是把學校教學的最高標準和最低要求定在“安全”兩字上。只要未出現安全問題,即使教學質量差一點,也無傷大局。因為,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教學質量的好與差,也缺乏獎懲標準,干好干壞一個樣,校長產生這種心態也就不足為奇了。
信念: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也許有人問,貧困地區中小學校長這么難當,那么為什么有人還對校長的職位樂此不疲呢?筆者認為,能夠當上校長的,也往往是教師中的佼佼者。他們或在教學能力方面獨當一面;或有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或在學校管理上具有相當多的經驗;所以,校長不論面對什么樣的困難和艱辛,總會強挺腰板,咬緊牙關,抱著“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信念,像一幅堅挺的人物素描,跋涉在貧困地區中小學那條“川流不息的小河”。但也有少數校長的確耐不住寂寞,最后選擇跳槽,甚至走上了“光輝”的仕途。
只要校長位置空缺,就有新人會來競爭填補,真是“江上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幾多年”。捫心自問:校長們,您能堅持多久呢?
(作者單位:浙江省龍泉市教育研究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