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管、辦、評”分離的高校評估制度,“管”是政府對高校實行宏觀管理,制定指導性的評估指標體系;“辦”是校長負責辦學;“評”是充分調動社會組織的積極性
為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2004年8月,教育部成立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其主要任務是負責組織實施高等學校本專科教育評估,確立了每5年一輪的評估體系。10年來,“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成為高校的一個熱名詞。在建立國家評估體系的同時,高校也紛紛建立了自己的評估系統,以評促管,在自主辦學和保證教學質量之間尋找平衡。2014年是新一輪高校評估的開始,高校評估本身的改革也成為今年兩會的議題。
高校評估:高校競爭的產物
我國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對高等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開展了評估工作,在那個時期,教育部還開展了高校學科專業教學質量的評估工作試點。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的成立,標志著新一輪高等學校教學評估工作全面啟動,是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的重要步驟。
但此前一直沒有一個負責高校評估的正式機構來開展相應工作。1977年恢復高考后很長時間內,中國的高等教育都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之中。所有的高校都能得到社會的認可。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04年。
2004年是1998年高校擴招之后的第6年,第一批高校畢業生已畢業兩年,擴招之后的就業難出現也有一年以上。這讓全社會都意識到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發展階段。2004年,各級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總規模超過了2000萬,居世界第一位,毛入學率也超過19%。這一年,我國共有本科高校644所,獨立學院300多所,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900多所。
在這一年,所有人突然意識到,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考上大學就不愁出路的時代結束了。從用人單位到高校考生都急切地想要知道,在眾多高校中,哪些高校的哪些專業有著最好的教學質量。在此之前,這并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從此之后,全社會需要一個專業機構出具的專業數據和權威評估結果來做出自己的判定。
在這種形勢下,教育部在這一年成立了負責5年一輪的高等學校教學評估工作的專門機構——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該機構是經過中央編制辦批準的正式機構,直接隸屬于教育部管理。高校評估工作以本科教學為評估重點,本科教學評估由教育部統一領導,由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組織實施;高職院校教學評估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委)領導和組織,但教育部要組織專家進行抽查評估。教育部每年要評估本科院校和獨立學院200所左右,每年抽查已參加過評估的高職院校50所左右,總計250所上下。
經過10年的發展,除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之外,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也建立了相應的評估監控制度和組織機構,促進高等學校建立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內部質量保障機制,積極引導和培育社會評估中介機構,形成了國家、地方、高校和社會相結合的立體化的高等教育質量監控體系。
新一輪評估已經開始
2014年初,遼寧省教育廳在其門戶網站上公布了2013年度全省普通高等學校首屆學生進入畢業學年的新設本科專業評估結論。對全省34所高校的70個本科專業進行評估的結果是,有6個專業評估結論為不合格,包括沈陽理工大學的漢語言文學、渤海大學的德語、沈陽大學的哲學、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的電子商務、大連科技學院的勞動與社會保障、遼寧何氏醫學院的市場營銷。這6個專業將被暫緩安排招生計劃,并在一年后對其進行復評。
遼寧省的高校評估,是教育部開展的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的一部分,也是第二輪評估的最后一年。今年3月,教育部宣布,2013年中外合作辦學(本科以上層次)評估工作已順利完成,涉及北京、上海等24個省市143個辦學單位的346個機構和項目。從評估結果看,參評機構和項目合格率達到83%,有條件合格率14%,不合格率3%。評估中發現,一些辦學單位無視核定的辦學規模或招生計劃,擅自擴招,致使教育教學質量難以保障,學生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其中,天津理工大學舉辦的工商管理專業本科教育合作辦學項目、河南工業大學舉辦的會計學專業本科教育合作辦學項目、吉林財經大學舉辦的會計學專業本科教育合作辦學項目和黑河學院舉辦的俄語專業本科教育合作辦學項目等4所高校的合作辦學項目違規超規模(計劃)招生情況尤其嚴重。
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的工作計劃,在2014年至2018年要進行新一輪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工作。評估重點是:重點考察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與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適應度、教師和教學資源條件的保障度、教學和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的有效度、學生和社會用人單位的滿意度。整個評估過程實行中央和省級政府分級負責;中央部委屬高校審核評估由教育部負責;要充分發揮第三方評估的作用,先行試點,逐步推開。
新一輪高校教學評估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成立以來的第三輪評估。這一輪評估在過去10年的評估工作基礎上有所發展,將針對中外合作辦學進行專門評估。評估工作的體系建設比10年前也有很大完善,但還有改進余地。幾乎所有省、市、自治區的地方教育部門的評估已經開始,但是來自第三方機構的獨立評估并沒有形成模式。目前,高校評估工作也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在2014年兩會上,也成為一個受到重視的議題。多位人大代表提出了對于高校評估的建議。
現行評估機制存在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大學校長趙艷林在2014年兩會期間提出,高等教育的辦學質量應交由社會評判。他強調,高校辦學質量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也不能完全依賴評價。趙艷林認為,對于高等教育質量的評價,標準是不一樣的。由于不同學校的定位不一樣,其培養的人才類型和層次不一樣,這就決定了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比如,有些高校是培養應急人才的,就不能要求它將學生同時培養成科學家。只要能培養出自我定位中所需要的人才,就能體現出辦學質量的高低。并不是說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價標準,培養多少科學家、多少領導、多少企業的領袖,就意味著水平高,這種觀點是片面的。
趙艷林進一步強調,高等教育的辦學質量,不能僅僅靠評價。高教質量是一個學校人才培養出來以后,由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自然形成的。不能依靠幾個專家在短短幾天里的調研觀察,就對這個學校的辦學質量的高低、優劣做一個最后的裁判,這是不科學,也是不合理的。它最后的質量認定,應交由社會評判。評價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是一些措施。比如,有多少老師,有多少生均經費,還有占地面積是多少,這是保證培養質量的一些條件,但是,有了這些條件并不一定意味著這個學校的教育質量一定高。評價可以激勵學校加強自身建設,更好地想辦法提高教學質量。但是辦學不能被評價左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也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對高校評估提出了批評意見。他指出,教育部管理高校、教育部評估高校,是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而這兩個角色是不能由同一人兼任的。這是明顯的角色錯位。這種角色錯位導致,雖然高教評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評估指標體系僵化單一,對所有類型高校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評估過程呆板、流于形式,評估細則里規定的動作一項不能少,順序不能亂。暗箱操作時有發生,公布的評估結果有時無法讓人信服。這些問題,讓高教評估工作經常被社會詬病。饒子和建議,盡快建立“管、辦、評”分離的高校評估制度,“管”是政府對高校實行宏觀管理,制定指導性的評估指標體系;“辦”是校長負責辦學;“評”是充分調動社會組織的積極性,承擔起高校評估工作。這樣,所有高校不必按照一個模子去發展,有利于高校管理者騰出精力,根據實際,辦出特色學校。
高校自建評估機制
在國家建立高教評估機制的同時,很多高校也建立了自身的教學評估系統。這是高校對自己教學質量負責的體現。
從2002年開始,山東理工大學堅持每兩年舉行一次學院教學工作評估,以評促管,以管促進,突出學院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的同時,落實對本科教學工作的常規管理和質量監控,鼓勵和督促學院做好教學工作。該校擁有文、理科21個學院,如何讓學院揚一己之長發揮出自身特色?由學院自行組織教學,學校統一進行評估,該校找到了放權和如何保證教學質量二者之間的平衡點。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一直在積極探索工科教育教學規律,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課程教材和教學模式,以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張學義教授提出“學中做、做中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走進教研室、走進實驗室、走進企業車間”。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把“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狠抓本科教學質量”作為工作的核心要素,加強教育方式創新,不斷探索并完善適合自身學科特色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提高教學質量。該院對教師上課、教輔人員輔助教學、畢業生論文設計等工作做出有重點、有針對性的強化和要求。該校教務處處長禚淑萍表示,把教學自主權放給學院,是給學院“松綁”,但“松”是有度的,并不意味著教學工作全部甩手給了學院。實行學院教學工作評估是為了能夠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地讓學院教學工作落到實處,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構建較為健全并具有學校特色的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
合肥工業大學通過專業認證和專業評估,深化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該校參考教育部以及國內外有關專業評估方案,總結本校本科教學評建工作經驗,制定了《合肥工業大學本科專業評估指標體系》,確保評估能客觀地反映各專業實際教學工作狀態。這個評估體系以第三方認證評估為依托,參加國家專業認證、國家專業評估或校內專業評估專業38個。其中,9個專業通過了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3年,4個專業遞交了參加2014年國家工程教育專業的申請,2個專業通過了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個專業分別以5年、8年的最高年限順利通過國家住建部組織的專業評估;23個專業通過校內專業評估。初步建立了與注冊工程師制度相銜接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逐步完善了工程教育與企業界的聯系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