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階段,《教育》旬刊記者就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如何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采訪了廣東省教育廳督導專員、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魏尚榮副教授。
合理部署,科學安排
《教育》旬刊:貴校作為廣東省第二批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單位,是如何部署和安排的?您認為在實際推進中應該如何做到“兩手抓、兩促進”?
魏尚榮:根據省、市委的統一部署,我院的教育實踐活動從今年2月份開始,到9月份基本結束。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要著力抓好3個環節:一要切實抓好學習教育,認真聽取群眾意見。時間安排在2月至4月進行。二要認真開好“兩個會”,認真查擺問題、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時間安排在5月至6月進行。學院領導班子要按照部署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各支部要開好專題組織生活會。三要抓好整改落實、建章立制。時間安排在7月至8月進行。學院的領導、黨員干部要堅持以強化正風肅紀、提高群眾公信力為目標,重點針對黨員干部作風方面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制定和落實整改方案;對一些突出問題,進行集中治理。
要做到“兩手抓,兩促進”,必須把開展活動與推進學院的發展結合起來。要充分看到,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就是促進學院發展的契機。通過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切實把為師生服務、為社會服務的價值追求,植根于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動中。通過師生提、自己找、上級點、相互幫,發現作風上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改善和提高。
聚焦作風建設
《教育》旬刊:“四風”問題在貴校有哪些體現?您認為應該如何解決?
魏尚榮:我認為全院干部中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作風不實、聯系群眾不緊、執行落實不力、自我約束不嚴等4個比較突出問題。個別黨員干部具體集中表現為以下6個方面:一是信念模糊,黨性淡薄,組織觀念缺失,在群眾中起不到先鋒模范作用;二是學習不深,不注重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沉溺于老經驗、老做法,思路方法不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發展;三是對待工作缺乏計劃性、系統性、前瞻性,不深入系部,不了解師生實際,工作只重視開會布置而疏于監督檢查落實;四是執行不力,敷衍馬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五是遇事推諉,不敢直面矛盾問題,缺乏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銳氣和魄力;六是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不遵循教育規律和政策法規,對待遇斤斤計較。
這些問題都會嚴重影響學院發展和教育工作者形象,因此,全院各級黨組織從一開始就要帶著問題抓學習、帶著問題照鏡子、帶著問題搞剖析,把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四風”問題,徹底加以整改。
在解決“四風”問題時,要針對不同對象解決不同問題。在領導層面,主要是進一步提高對黨建工作在民辦高校地位作用的認識,對教育事業公益性的認識,更牢固地樹立依法依規辦學、科學穩步發展、尊重愛護群眾的觀念,端正對教職工的態度,掃除損害教職工利益的思想障礙、制度障礙;研究創新黨建工作融入學校教書育人中心工作的載體與形式,進一步規范黨建工作,優化教風、學風、校風。面向黨員、干部和一般行政人員,要以增強服務意識、解決“庸、懶、散”問題、提高自身素質、改進工作作風為重點。對教師,要解決學術腐敗、弄虛作假以及師德師風方面存在的問題。面向學生黨員,要解決學不實、考風不正、模范作用差、集體主義觀念不強等問題。
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其它的突出作風問題也可能出現,我們要一條條梳理分析,讓“四風”問題看得見、摸得著,讓黨員干部在思想上警醒起來,教育黨員干部調好焦、聚好光,在行動上自覺起來,動真的,來實的,一項一項整改落實,堅決弘揚清風正氣,爭做立德樹人的楷模。
創新性實踐與做法
《教育》旬刊: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貴校有哪些創新性的做法?
魏尚榮:在規定學習的基礎上,我院組織學習了82歲回家鄉創業的肇慶籍的毛澤東同志警衛員李連慶的事跡,以李連慶為活教材,讓大家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想師生所想,急師生所急;以李連慶為鏡子,讓黨員干部發現自己的不足,自我對照,自我查找,自我改進;以李連慶為標準、作參照,通過來信、來訪,隨機走訪,個別訪談,特別是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拓寬經常性聽取意見渠道。開展“四聽四問”活動,聽黨員、教職員工、學生和黨外人士的意見,問效、問怨、問癥、問策,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統籌做好征求意見工作。
《教育》旬刊:近年來,貴校在服務基層發展、扶持地方建設方面開展了哪些活動?
魏尚榮:作為職業院校,我們學院參與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和西江經濟帶建設活動,并提供科研支持;鞏固與中山市人社局及該市企業的合作,為企業提供決策咨詢與人才支撐;扎根珠三角實習就業基地,把教學活動延伸到企業現場,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團委繼續開展“便民服務進社區”“三下鄉”等活動。各系部通過各自的實習和就業基地大力開展各具特色的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