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心理學專業主干課程之一,《學校心理學》是一門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手段、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學分支學科,其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一方面促進學生的心理成長,另一方面使學生掌握從事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適應學生成長和終身學習能力的需要,該課程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思想,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情緒和體驗,塑造學生的積極人格,創建積極的課堂氣氛,嘗試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法改革。
重點放在發展性心理輔導上
傳統的《學校心理學》教材中,把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對象界定為問題兒童,注重對問題兒童的輔導、咨詢和治療。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就學校實際情況來看,有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需要從事問題輔導的學生人數,只占到各級各類學校學生總人數的極少部分;大部分學生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這些學生需要繼續進一步認識和開拓自身的潛能,不斷突破自我的局限,實現全面而充分的發展。因此,當代的《學校心理學》需要根據我國當前的教育實際情況和教育特點,更應該重視發展性的心理輔導,把工作重點放在發展性心理輔導上,通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地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
積極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目前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種心理學研究理念,這就為《學校心理學》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積極的指導思想。
積極的情緒和體驗
積極的情緒和體驗是積極心理學的關注重點之一。心理學研究表明,具有積極情緒的人比一般人更能忍受痛苦。一個將手伸進冰冷的涼水的實驗是這樣的:在冰水中普通人伸手,只能忍受60秒到90秒,但在積極情緒測量中最出色的人、得分最高的人,或者一個具有積極情緒的人,往往能忍受的時間要長一些。
課堂教學是學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論和技能的主要渠道,也是學生情緒體驗最淋漓盡致的場所。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學校心理學》課堂要求創建健康的課堂。
健康的課堂首先包括健康的教師,因此《學校心理學》的任課教師在課堂上所展示給學生的精神狀態必須是積極的、陽光的、能給學生正能量影響的。一方面,任課教師一定要在積極心理學理念下引導學生學習從事中小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技能,從正面、多角度地幫助學生分析和掌握它們;另一方面,任課教師要以積極的心態看待學生,重視學生個體自我成長的經驗,要對學生的課堂活動給予積極的評價,通過積極引導和積極評價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幫助學生快樂與成功,引導學生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去體驗,在體驗中去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積極的人格特征
積極的人格特征是積極心理學的第二個關注重點,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歸宿。積極心理學著重把人培養成具有樂觀、自我決定性、勇氣、毅力、寬容、幽默和智慧等人格特質。積極心理學認為,無論個體心理狀態和社會化存在著多大的差異,所有學生都同樣有建構心理健康的能力,有塑造自己積極人格的潛力。
《學校心理學》的課堂是學生人格成長的課堂,也是學生形成積極人格的課堂。從課堂教學內容的選取上來看,我們選擇具有正能量的案例,讓學生在對正能量案例的分析中感染正能量、傳遞正能量,以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人格特征。即使是有一些事關人們心理障礙或者心理疾病的案例,也要注意引導學生用積極的、發展的眼光來解釋這些現象,分析并解決問題。
積極的課堂氣氛
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只有善于發掘人的積極優勢,積極待人,努力創造個體發展的積極的世界,提供積極的環境,肯定人的積極價值,才能更大程度地發揮心理學的服務功能,才能使心理學在發揮服務功能的過程中讓服務對象最大程度地體驗到積極的情感,最終獲得積極的發展和完善。基于以上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在《學校心理學》課堂教學中,該課程組嘗試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個體為學習單位,以“獨享、分享和共享”為學習形式,以小組合作、探究式、自主式為主要學習方式,努力創造積極的課堂氣氛。全班同學以蛇形分組的方式分為6個組,每個組都有自己的隊名、口號、小組的LOGO及其含義,全組展開為期一學期的競爭。在這里,僅舉其中的3個小組為例。
“斗你玩”小組 口號:用逗你玩的心態來逗你。該小組的LOGO是一個承載著6個豌豆的豆莢。其含義:“豆莢象征著我們所在的班集體,6個豌豆象征著我們組的6個成員;我們都如破繭之碟等待飛天的那瞬間,而我們小組成員是其中的一部分,和其它小組互幫互助,共同追求夢想。我們組用娛樂的心態和其它小組在競賽中共同成長。”
“七人行”小組 寓意7個人一組,不論結果,部分彼此,團結一致;在前進的道路上,7人行,人人皆可為師;大家取長補短,共同奮斗,共同進步,共同成長。LOGO取自“非常6+1手勢”,代表小組6名女生與一名男生攜手并進。
“必勝客”小組 其寓意是:“必勝,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心態。我們所要戰勝的,不僅是競爭對手,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拋去頹廢的自己,以一種必勝的心態,重新揚帆起航。”該小組的LOGO是一個“victory”手勢和該手勢的一個影子的組合。其寓意是:“在成長的路上要時刻看一看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更意味著一種支持,組內的支持,大家的支持,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從以上小組的分享中可以解讀出每個小組的團結、和諧和正能量。在課堂氣氛中可以感受到小組團隊的力量對每個學生的感染力。
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法
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需要提供積極的、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學校心理學》的課堂教學目標是使得學生掌握將來從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徑。該課程組根據中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為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嘗試采用“七個‘一’”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即每個學生要掌握一個心理輔導理論,繪制一張心理健康教育手抄報,賞析一部心理電影,掌握一份心理測量工具,評析一個勵志歌曲,建立一份心理健康檔案,準備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含有教案和課件)。
七個“一”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其目的在于把抽象和復雜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把形式化的教學技能可操作化,以達成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趙蕓.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8(9):44~45
[2]吳增強,馬珍珍.積極心理學及其教育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8(6):30~31
[3]劉翔平,曹新美.給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積極心理學因素[J].教育研究,2008(2):90~94
[4]張潮主編.學校心理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應用[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3
【該文為山西師范大學校級教改課題“《學校心理學》教學方法改革研究”(SD2013JGXM-2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