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這是孔子說的一句話,意思是能夠自我反思,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責備自己多,而埋怨人家少,就自然不會遭致怨恨。一個會反思的人,就可以隨時發現自己各個階段的長短得失。若是正確,以后可以繼續;如果是錯的,就立刻加以修正。那么,在平時教學中,該如何使學生“反躬自省”呢?
給予學生充分反思的時間
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營造讓學生反思的氛圍,注重把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滲透到教學的點點滴滴中去,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使學生學會反思、主動反思。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反思時間,讓學生努力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解題思路,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反思自己的課堂表現……要做到這點,作為教師,就必須明白在拋出問題后,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而不是急于求成,認為學生應該馬上明白意思,馬上就可以進行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培養學生學會反思
學生都以自己的經驗為背景來建構對知識的理解,而沒有反思所獲得的知識是否膚淺,并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使自己建構的知識接近數學知識的本質,最終真正理解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應該把反思放在異常重要的位置上,應該努力培養學生學會主動反思。反思不是簡單的回顧和一般的分析,而是從新的層次、新的角度看到現實的不足。要培養學生借助經驗對自身進行相對直觀的反思,要培養學生通過回顧努力進行分析,要培養學生根據反思做出合理的解釋。
反思某一習題的求解思路與過程 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解答完成習題后,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反思自己的每一步,明白每一步分別求的是什么。唯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題意,才能很好地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才能杜絕大量的題海戰,舉一反三,一通百通,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隨處都可以如此操作,比如,“一件上衣52元,一條褲子38元,王阿姨買這樣的衣服5套,一共要付多少錢?李叔叔帶了800元,最多能買幾套這樣的衣服?”部分學生在獨立完成后無所事事,認為完成了就表示已經接受了,等待著其他同學完成之后老師一起講解。如果此時能滲透反思的過程,提醒完成的孩子思考他們的每一步分別求的是什么,相信會有更大的收獲。學生理解了題意,教師再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其在安靜的環境中靜靜地思考剛才的每一步,學會將剛才的解題思路在頭腦中呈現出來。這樣長期堅持,不但能培養學生豐富的抽象思維能力,更能有效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不再需要進行大量的題海戰,不再讓學生在習題中無法自拔,相信一定會是輕松、快樂、高效的學習體驗。
反思某一節課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在課尾,安靜地思考本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適時加以總結,這樣的話,學生對課上所學到的知識就更容易記憶,逐漸形成為自身的一種經驗或技能。也可借助家長的力量,讓孩子在家里對家長復述今天的課堂學習情況,都學了哪些知識,家長也能從孩子的反饋中了解孩子的課堂學習情況,并有針對性地加以輔導,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孩子的反思能力。
反思某一單元的知識要點 懂得反思的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學習。反思是認識自己、改正錯誤、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徑,反思能使學生的知識不斷趨于完善,更能讓學生走向理性、成熟。教師應該努力培養學生時時刻刻學會主動反思,特別是教學完某一單元知識后,更應該加以反思指導。數學學科有其特殊性,一個單元就是一個比較系統的知識點,一個單元的學習就是一個知識點的片段認識、塊狀理解。因此,在教學完一個單元后,重視對學生的反思指導就顯得非常重要。比如,教學完四年級數學“運算律”這一單元后,組織學生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想想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能解決什么問題,讓學生通過反思,感受這一單元的學習,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學習所得,進一步建構知識體系。
結束語
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反思的習慣、形成反思的自主性,反思的過程就成為了自身主動的一種學習過程,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使學生主動去發現、探索,最終使數學學習變成一種自身的主動性學習,變成一種想學、樂學的事情,這樣的學習,就是輕松的,甚至是高效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長江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