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全民嘴上擔憂食品安全,身體還是很誠實地做著一枚吃貨的時代,大家都在抱怨著蘇丹紅、三聚氰胺和地溝油的問題。在網上,有人找到了抱怨的終極對象。
他們的觀點是這樣的:如果不是商品經濟的到來,從前那個樸實的時代就不會一去不歸,拜金主義就不會進入市場,商家就不會利欲熏心往食品里放奇怪的東西。
在改革之前的年代,確實沒有聽說過多少食品安全的問題,但是,那些年代未必樸實,我們吃到的食物也未必都是一塵不染。
那么,食品安全到底哪年強?以前,我們真的可以安心地做一枚吃貨嗎?
從民國起,買洋奶粉就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一項傳統民間運動項目了。比方說二戰之前,上海“愛蘭漢百利公司”經營的英國原裝奶粉賣遍了全國。如今中國媽媽們瘋搶的克寧奶粉,在民國的時候也是搶手貨。
洋奶粉搶手,并不是因為沒有國產奶粉。比如廣州本地的生隆昌牌奶粉,因為怕別的牌子搶占市場,經常打折出售。用今天人民幣的購買力計算,一斤奶粉還不到20塊錢。
除了打折,你能想到的所有營銷方式,在民國時期都有人用過了。比如一個名叫美女牌的奶粉,促銷辦法是積分換購,攢夠一定數量的空桶之后,就能拿到經銷商那免費換五桶奶粉回來。強調奶源產地,打“一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愛國牌的套路,在那時候也不是新鮮事,打開民國時期的老報紙,你能見到不少寫成這樣的廣告語:
“天一牌母味代乳粉,荷蘭牛乳制造,清潔純粹,補力非常偉大,一聽可抵三聽!”
民國時期,美國來的克寧奶粉只用一句話就征服了中國市場:“到埠之后亦不拆包”。
“本廠出品金星乳粉,望諸君愛用國貨。”
“本埠西堤二馬路代記商鋪經銷衛生消毒乳粉,純正牛乳,絕對不摻豆精!”
“生隆昌牌代乳粉,本店有售,同胞兄弟你買代乳粉至關要緊,因為有一種賤丈夫時常假冒……”
那時候,在奶粉里做各種花樣的“賤丈夫”還真不是稀有物種。民國時,有一名叫加藤镹三郎的日本學生抱怨北京賣的牛奶沒有不摻水的:便宜些的牛奶稀到不成樣子,放在玻璃瓶里,上下的顏色都不一致。想要喝真正的鮮牛奶,必須得去奶農家里,還要親自看著擠奶否則一斤半的“牛奶”里面,有半斤是摻進去的水。
當然,在那個“質檢基本靠瞅,保質期基本靠嗅”的年代里,只往水里兌牛奶肯定行不通。為了避免摻水后的牛奶像意式咖啡那樣有“層次感”,豆漿、米湯都是常見的添加劑。這樣一來,無論色澤還是黏稠度,牛奶兌沒兌水,起碼單憑肉眼是看不出來了。
可千萬別因為豆漿、米湯還是正常食物,就覺得以前的奶商比現代人有道德。碰上過期變味的牛奶,堿面、石灰都可以往奶里面加因為能去味。相比之下,檢查不出三聚氰胺的氮元素含量檢測法,比民國那會兒高大上得多了。
牛奶有問題,奶粉自然跟著倒霉。在廣告里指責別人是“賤丈夫”的生隆昌,上個世紀20年代,奶粉的標價一度比面粉還低。而采用荷蘭牛乳,“補力非常強大”的天一牌奶粉,1934年被記者披露出是“衛生消,毒乳粉”。事出之后,奶粉廠商以“誹謗國貨”的罪名狀告記者,卻被“國貨乳粉有無毒的嗎”給反駁了回來。
所以洋奶粉暢銷,完全是品質不佳的國貨奶粉拼錯了地方。相比各種促銷打折秀愛國,美國來的克寧奶粉只用一句話就征服了中國市場:“到埠之后亦不拆包”。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百分百原裝進口”。

是不是沒有商品經濟,食品就安全了呢?
并非如此。比如上世紀50年代,甘肅康縣某公社因為食用發霉玉米,導致272人中毒。但發霉食物中更兇險的是增加癌癥風險的黃曲霉素。在糧食還要拿票買的日子里,糧站出售的大米多無包裝,也沒有告知保質期,普通民眾更不知道大米保質期僅有3到6個月。在潮濕的南方地區,如果不注意保存條件,大米很容易生霉。
還有污染。自上世紀40年代起,北京周邊就開始使用工業廢水灌溉農地了。80年前,怎么讓干旱缺水的北方土地繼續長糧食是極其重要的事。1957年,建工部和農業部、衛生部一起,將污水灌溉列入了國家科研計劃,開始在全國興建污水灌溉工程。
但我國的污水凈化明顯沒有跟上。雖然國家在1972年給灌溉用污水的水質制定了標準,但到了1978年,全國每日污水處理率仍不足1.56%,也就是說,將近99%的工業污水沒有經過處理就被澆進了田里。而在上世紀70年代末,污水灌溉面積已經占到了全國耕地面積的85%,將近五分之一的土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
其結果之一,就是2005年我國多地出現的鎘大米事件。據美國農業部研究,水稻對重金屬鎘的吸收能力最強,而鎘的毒性一般會在10到20年之后才會通過慢性病的方式逐漸顯現出來。也就是說,在將近20年的時間里,占我國人口65%、以大米為主食的人群,在對污水灌溉不了解的情況下食用了毒大米。
此外還有農藥問題。上世紀60年代,在西方世界因為《寂靜的春天》開始對農藥心存警惕時,書中披露的滴滴涕和六六六還在我國廣泛使用。直到1983年,這兩種農藥才在我國被完全禁止,但此前民眾對這些農藥的危害并不了解。
歸根結底,以前的瓜果摘下就能吃,不是因為安全,而是因為很多隱患并不為人所知。在填飽肚子還是問題的年代里,怎么吃更安全顯然不是首先需要考慮的事情。
所以,現在我們要求吃得更安全,絕對不是回到過去,只有努力向前,才是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