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到底有多痛?有人疼得坐臥不寧,有人疼得冷汗淋漓,前不久還有個女生在高考時因痛經而暈倒……專家表示,痛經多和貪涼、精神緊張有關,劇烈痛經則要小心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號!
特邀專家 高劍虹
北京朝陽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專家觀點
痛經不可忍
遇到痛經,很多女性都是選擇忍,覺得沒有必要去醫院。殊不知,如果痛經影響到生活了就是病,需要積極治療。而且,有些痛經還可能和器質性病變有關。
痛經主要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痛經是從月經初潮時就開始出現的痛經,這種痛經主要與少女生殖系統發育不成熟、內分泌紊亂以及精神因素有關。一般來說,多數生理性痛經癥狀比較輕,但也有少數患者疼痛特別劇烈。
相比生理性痛經,病理性痛經更危險。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腺癥、子宮肌瘤等疾病都可能會引發痛經。病理性痛經主要表現為漸進性疼痛,而且疼痛往往比較劇烈,如果沒有及時治療,不僅痛經無法解決,而且可能釀成大禍。因此,無論是什么樣的痛經,都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就診,對癥治療。
經期受寒最易痛經
進入夏天,因為貪食冷飲、長時間吹空調等引發痛經的患者不在少數。據高劍虹大夫介紹,門診中的痛經患者大多數都和“寒”有關,“甚至有的女性就是因為來例假那天淋了點雨,結果下個月就出現了痛經。”
中醫認為痛經可分為實證和虛證。實證痛經多是因為寒濕、氣滯、濕熱導致子宮的氣血運行不暢,自然就會“不通而痛”。虛證多因氣血虛弱、肝腎不足等無力推動氣血運行,從而發生“不榮而痛”。
一般來說,痛經以實證居多,虛證較少,還可能出現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夾雜的患者。所以,治療痛經決不能亂用藥,而是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
專家提示
多數痛經都和寒濕、血瘀有關,所以遇到痛經可以試試紅糖水、生姜水、益母草等。紅糖具有補血、散瘀、暖肝、祛寒等功效;生姜有補中散寒、緩解痛經的功效;益母草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此外,對于受寒或寒性體質引起的痛經,貼個暖寶寶也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起到緩解痛經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喝了紅糖姜湯、貼了暖寶寶都不管用,這種痛經恐怕就不是受寒這么簡單,最好及時就醫,以免用錯藥物,加重病情。
過度緊張小心痛經
“有些十六七歲的小女生就是考試那個月會痛經,考試完了痛經就好了。”據高劍虹大夫介紹,痛經往往還和精神因素有關,“還有些女性由于過度害怕痛經,來例假之前就會高度緊張,反而導致痛經早早到來。”
西醫認為,這類痛經往往是因為精神過度緊張引起內分泌失調、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并且越是害怕、緊張,對疼痛的感覺就越敏感,結果導致痛經發作。長期疼痛還會引起精神癥狀,反過來又加重疼痛,形成惡性循環。
中醫認為,精神緊張引起的痛經和氣滯有一定的關系,多見于善感、多慮、易發脾氣的女性。這種痛常以脹痛為主,包括小腹脹痛,兩脅脹痛,月經量少,有血塊,當血塊下來以后,疼痛會隨之減輕。
專家提示
對于這種“精神性痛經”,調節情緒是關鍵。女性除了要學會正確對待痛經之外,在經期多做些分散注意力的事情,疼痛也會有所緩解。
中醫還經常用加味逍遙丸,加味逍遙丸具有疏肝解郁、活血調經的功效,適用于痛經伴經前乳房脹痛、心煩易怒者。
長期痛經或是內異癥
“年輕的痛經患者中還有一部分和子宮內膜異位癥(內異癥)有關。” 據高劍虹大夫介紹,如今,年輕女孩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并不少見,這主要和經期保健意識不強、過度運動有關。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最常見的病理性痛經。所謂子宮內膜異位癥,就是子宮內膜組織離開其正常子宮腔部位,出現在其它器官,如卵巢、輸卵管、直腸、膀胱和盆腔等位置,并且會隨著月經引發疼痛、出血,這種情況多和人工流產、經期同房等因素有關。年輕女孩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癥一般認為和經期運動有關,例如,經期長時間騎車、做瑜伽可能會導致經血逆流,增加患病的風險。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引發痛經的重要原因之一,疼痛的特點成漸進性,一個月比一個月加重,疼痛劇烈,婚后也難以緩解。
專家提示
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會導致不孕,并且很難根治(除非將子宮和卵巢切除),所以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癥就顯得非常關鍵。特別是初潮的女孩,媽媽要告訴她們,經期不能做激烈的活動,因為激烈的活動可能導致經血逆流,這是最常見的內異癥誘因。即使遇上體育考試,寧愿沒分也不要有僥幸之心。此外,還要避免人工流產,勿經期同房,否則也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癥。
其它病理性痛經
子宮腺肌癥
子宮內膜出現在子宮肌層則稱為子宮腺肌癥。患者多是育齡女性,年輕患者并不多見。中年生育期女性,如果痛經繼發性加重并伴有月經過多、經期過長、子宮增大等情況,應考慮有子宮腺肌癥,及時就醫。
慢性盆腔炎癥
慢性盆腔炎癥是婦科常見的疾病,患有慢性盆腔炎癥的女性在非月經期也會有小腹隱痛感,但在月經期這種痛感會加重,往往還伴有發燒。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也有引起痛經的可能,但是一般都是因為子宮肌瘤合并子宮腺肌癥,進而引發痛經的癥狀。
特別提示
中醫調痛經最靠譜
如果痛經比較嚴重,西醫一般建議使用輕量的止痛藥,例如止痛片、芬必得等藥物。還有些女生為了應對考試,甚至會服用避孕藥來推遲月經。但是這些方法只能治標卻不能治本,而且止痛藥會對腸胃造成刺激,避孕藥也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所以,一旦出現痛經,應先進行婦科檢查,明確診斷后再選藥治療,而且最好選用中藥。
多數痛經患者在經前服用一周的湯藥,調理2-3個周期,就能看到不錯的效果。在治療痛經的同時,醫生還會進行相應的生活飲食指導,比如經前禁食生冷、寒涼,尤其剛從冰箱拿出來的食物,不可貪涼、注意保暖等,多吃些溫補、理氣的食物,痛經的癥狀也能明顯減輕。
需要注意的是,癥狀比較嚴重的患者,尤其是因為器質性病變引發的痛經,需要提高警惕,治療也比較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