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明確心理暗示以及積極心理暗示作用的基礎之上,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總結積極心理暗示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方法與措施,包括消除負能量、自我想象暗示、分階段任務、自我心靈溝通、自我松弛、提高注意力等方面,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心理暗示 高校 舞蹈教學
一、高校舞蹈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高校舞蹈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當前,在高校舞蹈課堂教學上,不少舞蹈教師只傾向于學生對舞蹈技巧的生硬講授,往往忽視學生對舞蹈課程的興趣培養。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只有教師在滔滔不絕地講解,課堂氛圍自然活躍不起來。教師成為課堂的絕對權威者,膽小點的學生生怕做得不好,受到老師批評。長期下來,學生對舞蹈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無法對舞蹈課程產生濃郁的興趣,本來活蹦亂跳的舞蹈課程逐漸變得令人望而生畏。(2)堅持以“機械訓練”為教學中心。在不少教師的心目中,舞蹈課程就是身體運動課,“訓練”成為舞蹈課的家常便飯,正如學舞蹈的學生來說,不是在舞蹈室里訓練,就是在去舞蹈室訓練的路上。每天機械地訓練舞蹈肢體動作,枯燥乏味的訓練生涯令學生吃盡苦頭,苦不堪言。慢慢地,學生自然對舞蹈訓練產生排斥情緒,總覺得自己怎么也練不好,學不精,甚至懷疑自己不是學舞蹈的材料。
2.舞蹈教學問題的原因分析 (1)沒有樹立“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觀念。針對應試教學,我們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何謂“素質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學生的個體素質,其中心觀念是“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任何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具體來說,教學分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者之間是彼此關聯,互動互補,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學生的“學”離不開教師的“教”,教師和學生是平等關系,需要彼此對話,溝通互動,不能把知識生硬地塞給學生就完事了。(2)忽略學生接受知識的非智力因素。學習活動不僅需要學生的智力因素,更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參與。何謂“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參與學生學習活動并產生影響的個性心理的因素,比如興趣、愛好、意志力、自信心、抱負、焦慮等等。舞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和模仿力等智力因素,更需要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調動學生對舞蹈的興趣和熱情,遇到困難不要放棄,要不斷地肯定自我、相信自我,而不能用機械的訓練代替一切。
二、心理暗示的含義及其作用
1.暗示及心理暗示的含義 保加利亞心理學家喬治·洛扎洛夫首先提出把“暗示”應用到教學。“暗示”,其實是一種心理活動,通過外在或內在環境的一切刺激來調節認知、情感和意志過程。至于“心理暗示”,就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觀念、情緒、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心理暗示既然可以產生積極作用,也可以產生消極的作用。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穩定被暗示者的情緒,樹立堅定的信心,用頑強的意志力克服困難和挫折。消極的心理暗示卻給被暗示者帶來不良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應該有意識地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暗示,避免種種消極的心理暗示,不能動不動就說,“你真蠢”“你真懶惰”,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不良的消極心理暗示。
2.積極的心理暗示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作用 舞蹈教學巧妙地使用積極的心理暗示,能使學生學習效率進一步提高。概括起來,積極的心理暗示在高校舞蹈教學有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1)提高學生對舞蹈的學習興趣。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學生對舞蹈產生愉悅感,通過心理暗示讓學生領悟到舞蹈是美的化身,一舉手,一抬頭,都會給別人帶來美感,慢慢地,學生便對舞蹈產生濃烈的興趣,不再覺得基本訓練是枯燥的體力活。
(2)提高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自信心。舞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學生不再擔心教師責怪自己的動作不規范,不再顧慮自己對舞蹈的理解是否和教師一樣,自信心立即獲得極大的提升,變得積極主動地向教師指教,與同學溝通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舞蹈技巧。
(3)提高舞蹈課堂的教學效率。學習就是不斷糾錯的過程,不經歷過挫折,無法達到成功的彼岸。舞蹈學習也一樣,眾多肢體動作剛開始訓練總是不理想。學習不能靠教師外在灌輸,必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教師一句鼓勵和肯定的話語,一定讓學生信心提上去,并且慢慢地懂得如何想辦法自我提高,課堂的教學自然獲得長足提高。
(4)提高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自由度。
舞蹈是一項極具創造性的藝術,極力追求個性化。舞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學生便不再受到任何壓力和束縛,思維便處于開放、大膽、自由狀態;教師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學生感受教師交給他們一個無限發揮空間,可以隨意發揮他們的個性,對舞蹈藝術產生一種自我理解,創造出更富魅力的舞蹈藝術。
三、心理暗示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積極運用
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如何采取有效方法與措施來發揮心理暗示的積極作用總結以下幾個方面:
1.消除負能量 學習不僅是一個智力過程,更是一個情緒過程,積極樂觀的情緒能夠帶來正能量,幫助學習者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反之,消極緊張的情緒卻是負能量,帶來相反的效果。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會有所差異。即使同一個舞蹈教師講解同一個舞蹈動作,同一個班上的不同學生接受速度也有所差別,總有一些學生能很快掌握,也總有一些學生需要時間慢慢地消化和琢磨。這時候,為了消除學生接受快慢等方面不必要的壓力,我們教師需要及時采取辦法幫助學生轉移注意力,暫時緩解甚至是消除這種不良情緒。
2.自我想象暗示 自我想象暗示是在暗示的指導下,在頭腦中反復想象某種運動的動作或情景,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控制情緒的一種有效方法。在自我想象暗示中,特別是對成功動作表象的體驗將起到積極的動員作用,讓學生對自我充滿信心,有利于建立和鞏固舞蹈動作,加深舞蹈動作的記憶,提高舞蹈動作的熟練度,從而達到最佳、最優秀的舞蹈表演狀態。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積極地鼓勵學生盡量回憶自己跳得最流暢、感覺最良好的時候,回想起當時的舞蹈動作細節,把該注意的地方和優秀的地方回憶起來,并且在大腦里進行自我演練一番,下次表演或者訓練時一定能發揮出最好的狀態。
3.分階段任務 每一個階段有不同的任務目標,給學生設立每一個階段的任務,能夠幫助學生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努力程度,克服訓練的單調感,而且為了早日達成設定的目標,學生會主動改進方法,想盡辦法提高學習的效率。明確了分階段任務的作用之后,我們教師在每一節舞蹈課堂開始之時,都要將學生集中在一起,闡述該節課的學習內容,并且設立相關的學習任務,讓每一個學生明確該節課的學習重點。學生在教師的指引和帶引下,便會克服遇到的各種困難,并且積極參與到舞蹈訓練之中。
4.自我心靈溝通 顧名思義,自我心靈溝通就是自己和自己進行內心談話。談話的內容既可以包括積極向上的內容,也可以包括消極頹廢的內容。積極的自我談話有利于我們的顯意識和潛意識都聚焦到積極的一面上,讓人獲得正能量。在舞蹈訓練和學習過程中,我們教師需要教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談話。比如,當舞蹈演出表演前,我們需要進行自我激勵,告訴自己:“我一定可以跳得更好,更出色!”
5.自我松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驗:當我們內心緊張時,全身骨骼會不受控制地緊張起來,說話會吞吞吐吐,全身發冷哆嗦。由此可見,大腦和骨骼是雙向聯系的,信號不僅從大腦傳到肌肉,也從肌肉反饋到大腦;不僅向大腦傳報身體狀況,而且也刺激大腦興奮。那么,放松訓練就是充分運用這一個機理,運用一定的心理暗示,讓個體集中注意力,積極地調節呼吸,讓身體肌肉充分放松起來,進而調節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因此,在舞蹈課正式講授舞蹈知識之前,我們教師需要充分把握課前十分鐘的放松活動,讓學生的大腦獲得自我松弛后,這時,學生接受心理暗示性極強,對言語及其形象特別敏感,容易產生符合語言內容的行為意向。所以,我們舞蹈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前十分鐘進行自我松弛訓練,用積極的語言暗示提升教學效果。
6.提高注意力 學習舞蹈需要一個漫長的訓練過程,除了需要學生頑強的意志力和毅力之外,我們教師還需要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為了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我們教師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用新異的方法刺激學生的注意力。我們教學需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條件和優勢,適當地改變學習和學習標準,實現注意的合理分配。
總而言之,舞蹈教學不僅需要重視舞蹈技能的傳授和訓練,更需要重視學生對舞蹈的興趣培養。這其中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舞蹈形體教學的客觀規律,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舞蹈的學習和理解,讓學生身心愉快地投入到舞蹈的學習活動中。
參考文獻:
[1] 張靜茹.論舞蹈中的言傳身授教學法[J].科學教育論壇,2005(15).
[2] 劉小紅.論舞蹈教學[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14).
[3] 李會中.體育暗示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心理活動[J].遼寧體育科技,2002(l).
[4] 馬春英,張建軍.暗示心理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張家口醫學院學報,2002(5).
[5] 王坷.陶永純.心理暗示法在健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1(2).
作 者:李 鑫,教育學碩士,石河子大學師范學院教學系講師,主要從事高校舞蹈教學與研究。
編 輯: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