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從賞識教育理念以其良好的教育效果迅速被推廣后,課堂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這些賞識用語不斷被教師重復使用。也許一開始確實看到學生的進步,但最終并沒有取得教師意想之中的教育效果。在賞識教育的具體實踐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帶著這樣的思考,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簡述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怎樣正確運用賞識教育。
關鍵詞:賞識教育;懲罰教育;欣賞
自從賞識教育的創始人周弘對其女兒的賞識教育的成功案例被媒體報道后,賞識教育的理念如春風般吹進了人們的心田,并且以其良好的教育效果迅速被大家所推廣。賞識教育中的很多理念,都和世界上著名的教育方法中的一些觀點不謀而合。這種教育模式,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符合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即人類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層次的需求就是對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賞,得到社會的肯定性評價。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泵恳粋€兒童都希望自己是一名成功者,都期望著收獲肯定和贊美,賞識教育正是把眼光對準了兒童們的這個想法。于是課堂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這些賞識用語不斷被教師重復著,期望像魔法一樣在學生身上發揮效力。但結果并不如期望中的那樣,不少學生聽多了這樣的表揚,有的覺得老師是言過其實或言不符實,自己并沒有老師說得這么好;有的聽了面無表情,不能在心中激起一絲漣漪;有的甚至在心里暗笑:看,老師又在濫用表揚了!
在賞識教育的具體實踐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懂得賞識教育的好,并不等于用得對賞識教育。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怎樣正確運用賞識教育,避免走入賞識教育的誤區呢。下面我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談一些個人觀點和做法與同仁探討。
一、賞識教育與懲罰教育并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塊糖”的教育案例就是賞識與懲罰相結合的教育,在他的懲罰教育中包含著對學生的欣賞,是觸動學生心靈深處的教育,是完美的教育。在孩子犯了錯誤或是有了過失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契機來了,因為內疚和不安會使他在此時明白的道理刻骨銘心。學生做得好,自然要表揚他,要欣賞他;沒做好,就要批評他,甚至懲罰他,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并承擔一定的責任。當然,懲罰教育絕不是體罰和傷害,不是虐待和歧視,不能傷及學生的自尊,打擊學生的信心。
賞識教育和懲罰教育都是教育的手段,二者有一個共同的前提,那就是愛和尊重,用一片愛心和責任心,喚醒學生自強的信心,點燃學生改錯的熱情,讓學生樂觀向上。當教師真正信任學生,從內心深處深愛學生、賞識學生,從為學生負責的角度實施批評和懲罰的時候,學生會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評,配合懲罰。每一個學生都渴望做好學生,只要你能讓他知道這樣做是為了他好,是在幫助他成為真正的好學生,讓學生感覺到無論怎樣懲罰,你都是愛他的。作為不同的教育方式,懲罰和獎賞一樣,是教育者教育行為中常用的激勵手段。
在蘇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懲罰中,有罰學生“畫畫”的,有罰學生“寫作”的,這類彰顯學生特長的懲罰,毋寧說是一種激勵。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深得教育的真諦,在教書育人的實踐中做了很多嘗試,值得我們借鑒。例如:懲罰唱一支歌,懲罰犯錯誤的同學為班集體做一件好事,罰寫心理說明書等,這樣的懲罰措施非但沒有削減教育力度反而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教育效果。賞識有度,懲中有愛,罰無定法。只要掌握好“度”,適度地贊揚,科學地懲罰,把賞識教育與懲罰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就會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進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二、不要唯分數賞識
賞識的前提是“識”,認識到他人的才能或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贊揚,更多包含了對學生在今后發展中的期待,通過賞識教育把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不能把賞識的目標定位于狹隘的成功,如第一名、考重點大學等,而要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有愛心、充滿自信、積極樂觀、全面發展的人。當賞識教育作為嶄新的教育理念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不能只看它的概念,而要揭開賞識教育的本質更深入地去解讀賞識教育。
記得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從中國內地移民去美國的學生家長,她的兒子在中國連職高都沒考上,移民美國剛一個學期就收到美國校長祝賀她有這樣的好兒子的親筆信,信中說:“校長和孩子的家長將會在這個學生學習4年后看到一個身體健壯,心智健全,熱愛藝術,既會創造,又會欣賞,有著強烈的公民意識,關心并樂于參與競選和法律判決,對社區有忘我的奉獻精神的優秀人才,他將懂得尊重不同年齡、性別、階層的人,并知道怎樣與他們溝通、交流,校長對此深信不疑?!弊鳛槟赣H,她本來只希望兒子能拿個高中文憑就算了,想不到成了美國高中的杰出學生,而且校長還對他寄予那樣的厚望。
這種西方的教育方式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思考?在美國的這所學校里,首先強調的不是考高分,而是把學生造就成一個有用的人。作為校長,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通過賞識給學生更多的自信,無形塑造起學生對教育者的信任,學校也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長不同,制訂了適合他的鼓勵獎項。我認為賞識教育可以點燃學生的自信心,但這種自信心的培養不能只表現在學習和智力方面,而是更為全面的非智力因素、情商、健康心理等其他方面。作為教師,要學會欣賞,并正確引導,使學生多種多樣的才能、天資得到充分發展,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
三、營造氛圍,創設群體賞識情境,教會學生賞識他人
每個學生都需要得到賞識,而性格內向、孤僻、自卑的后進生更是渴望得到賞識,他們很容易被忽視,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賞識。面對這些學生僅僅依靠教師“孤軍作戰”去賞識,是不容易奏效的,這就需要以教師為主導,營造氛圍,創設群體賞識情境,發揮“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班級中,我們要讓學生相互欣賞。學生之間的欣賞可以是學業成績上的欣賞,可以是為人處世上的欣賞,可以是道德情操上的欣賞。只要讓學生彼此懷著欣賞的眼光來看待身旁的同學,他們就會少了份敵視,多了份真誠;少了份埋怨,多了份體諒;少了份嫉妒,多了份追求,即使有了紛爭也不愁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在班集體中,我通過在周會課上開展《榜樣就在我們身邊》《如何讓他人喜歡你》《我想夸夸×××》等主題班會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氛圍,既可讓學生感到被賞識的快樂,又培養了學生關注他人的優點,克服自身不足的良好習慣。愛人者人恒愛之,教師的表揚,同學的鼓勵都可以成為學生奮進的動力。只有愛被傳遞了,才能說我們的教育是成功的。
周弘說得好:“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因而,希望我們全體教師提高自身的素質,正確運用賞識教育,充分發揮賞識教育的優勢,學會教育學生,善于把握教育契機,要向周弘老師那樣,不斷地去反思、挖掘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讓我們的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當然,帶著對孩子的愛和希望,我們也會體會到教育的快樂。在這里希望所有的教育者,都能找到一套屬于自己的、合理的教育方法,把我們祖國的花朵培養成一個個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周弘.賞識你的孩子[M].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08.
[2]李慕南.課堂管理的藝術[M].遼海出版社,2011-0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