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留守兒童生活條件差、學校成績欠佳、親情缺失的心理問題等現狀,從家庭、學校、政府三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留守兒童;癥狀;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涌進富裕發達城市去尋求財富。在輝煌的背后,他們卻要面對另一種無奈,即為了外出掙錢養家,他們不得不把年幼的孩子留給自己年邁的父母去照顧或是托付給別的親戚。關于這些留守孩子,我從未真切地去關注他們的生活和他們存在的問題,直到我從我兒子身上感悟到這一問題的隱患。
下面就以我和我兒子的真實經歷來講起吧。我兒子出生的時候,我和他爸爸都有各自的工作,如此我一個人因為無法兼顧到工作和孩子,無奈之下,在兒子七個月大的時候,不得不狠心割愛地把他送到鄉下他姥姥那里。兒子剛去鄉下時,他每晚都哭得很厲害,這種情況大約持續一兩個月,孩子才被迫學著適應了那里的一切,至今想起,還禁不住讓我心酸。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我曾給孩子完整的母愛,他又怎會如此沒有安全感呢。
現在兒子三歲了,我要將他從鄉下接回來上學,兒子雖然聰明可愛,但是身上多少帶些問題兒童的特征,如,固執任性、膽小沒有安全感、不合群等。教育心理學上說,早期的童年經歷和家庭關系對人后天的人格和心理發展都有重要影響。有我兒子的實例,我不禁想到農村那千千萬萬的留守兒童,他們的處境又怎樣,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他們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的現狀
1.生活條件差
由于家庭經濟收入少,父母又長期在外,難以顧及到兒童的日常生活情況,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發育受到影響。另外,這些孩子大多年齡較小,還不會自我照顧,他們的個人衛生也較差,我們可以經常在鄉下看到幾天不洗臉或是幾周不換衣服的可憐留守孩子。他們沒有玩具,沒有零食,更沒有娛樂愛好。
2.學校成績欠佳
大部分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中等偏下,有的上學經常遲到,有的甚至有逃學的經歷。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畢竟自制力還差,父母對他們的總體期望不高,使得他們沒壓力,也沒動力。他們的監護人多是老人,老人文盲比例大,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孩子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也由于隔代監護,存在明顯的管理弊端。加之多數老人一人帶幾個孩子,還要承擔家務和農活,他們基本上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
3.親情缺失的心理問題
父母遠在他鄉,缺乏及時溝通,孩子放學回家面對的是花甲之年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然而祖父輩的隔代教育,要么產生極度溺愛現象,要么就是嚴重的代溝。更不幸的是寄居在親戚家的孩子,他們長期寄人籬下,過早學會看人臉色行事,這樣的孩子要么是樂觀懂事型的,要么則是脆弱敏感型,極小的失敗挫折都能給他們的生活蒙上陰影。
4.道德行為出現偏差
中小學階段的孩子,自律能力還很弱,父母不在,其他監護人和孩子關系又非比父母,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行為一般采取認可態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不少孩子紀律散漫,出現行為偏差。在家不聽祖輩教導,在校不遵守校規,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等不良行為,有的甚至迷戀網吧和游戲廳,因而沾染很多不良習氣。如果說成績差影響孩子成才,那么道德缺失將直接影響他們做人的高度。
5.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留守兒童中,年齡小的孩子還有爺爺、奶奶接送,稍大一點的孩子則是自己往返學校和家之間。因為家中沒有母愛的溫暖,孩子放學后會逗留在外面,或是三五成群的在河邊或馬路上嬉戲,這都令人擔憂。特別是在雙休、寒暑假期間,脫離了學校的管理回到家中,臨時監護人或代養人的看管若不到位,就更存在安全隱患,甚至出現安全事故。
二、針對留守兒童的上述現狀提出的建議
1.家庭方面
父母應多分配給孩子一點愛和時間,不要總留給孩子離去的背影和長長的期盼。世上只有爸媽好,任何關系都無法取代親子關系。特別是溫暖的母愛是孩子童年幸福快樂的源泉。以我的親身體驗,我強烈建議年輕的母親們,不要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過早地扔下不足學齡的兒童去外出打工,孩子的健康成長重于一切。
2.學校方面
對于學齡兒童,學校算是孩子們的第二個家。老師實際也成了與孩子們相處最多的人,最容易發現他們問題的人。老師要多關注留守孩子,了解他們的心聲,并在學習和做人上多做榜樣,積極引導孩子健康發展。另外,校方鼓勵大齡留守孩子住校,專設教輔老師。這樣便于學校加強集中管理,也可做到及時與家長溝通。同時,還應多組織一些校園或班級活動,以豐富孩子們的校園生活。
3.政府方面
地方政府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應給學校項目財力和政策支持,積極營造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有效指導學校解決好留守孩子的吃、住、學及安全問題。有關部門還應不懈地開展整治周邊環境的行動,讓網吧、游戲廳、歌舞廳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娛樂性場所遠離學生。
以上是我作為一個母親和教育工作者的一點個人建議。總之,關愛留守兒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配合與支持,希望我們每一人都去關心、愛護、教育、幫助這一弱勢群體。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