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校生與普通學校的學生相比,具有文化課基礎較差、學習自信心不足、專項訓練任務重、家長望子成才期望值高等特點。作為班主任的親身經歷,對所教班級的學生展開鼓勵式教育研究,不僅從學習和訓練中了解學生,更從生活和思想上多與學生接觸溝通、尊重關心學生,不再單方面從成績去評價一個學生,而是親近學生、傾聽學生,表揚學生的每一個進步,鼓勵他們積極提高成績。
關鍵詞:鼓勵式教育;溝通了解;尊重關心;重視進步
鼓勵式教育,是指一種在寬松、和諧、愉快的氣氛中,使學生以自信、自強、進取的態度去完成學習任務的教育方法。
一、了解現在的學生所想所需
現在的學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他們某些理所應當卻不適合在社會生存的想法是從哪里冒出來的。不僅他們自己困惑,而我們也未必明白。現在的學生,很多口頭禪是“無聊”,生活狀態也是無聊,學習狀態更是無聊,這一點在部分學生的身上就能體現出來。
部分體校生認為來學校就是來進行體育專項訓練的,訓練好就行,本來就不是讀書的料才來體校的。有的奉行讀書無用論;有的認為不讀書以后也能賺錢;還有的覺得反正是學不會的,干脆不學了。要扭轉這種不良傾向,消除因基礎差而自動放棄學習的錯誤思想,必須正確對待學習與訓練的關系,不能重此輕彼。教師必須摸清學生的思想脈絡,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他們在想什么?做什么?這樣才能從實際出發,采取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思想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教學的基本點,而教師的愛心是教書育人的關鍵,關心愛護學生,主動接近學生并和他們交朋友,正確對待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學生因此而感到心里溫暖,在感情上就會親近教師,行動上樂于接受其教誨。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到文化課學習與體育訓練是相輔相成的,學好文化課,提高科學文化素質,能更好地促進體育素質的提高。在民主、平和的氣氛中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存在的疑慮、困惑,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引導他們朝著讀、訓并重的方向健康發展。
二、從感情上親近鼓勵學生
可以從尊重學生開始,尊重學生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現在的學生由于大多是獨生子女或者家長較為溺愛的原因,把人格尊嚴看得尤為重要,而事實上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確實是任何一位教師開展德育工作的前提。
作為一個教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地訓斥,只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諷刺的話語傷學生的心。教師對學生尊重,會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如果出現學生犯錯誤或有其他教師反映學生的某些不適宜行為時,要先給學生一個辯解的機會。在學生解釋出現這樣行為的原因時,要注意他們說話時的語氣和情緒,從中去找一個切入口,先安撫學生之后,找一個他們能接受地角度,去告訴他們這種行為的對與錯,盡量做到讓學生心平氣和的接受,并且認識到錯在哪里,錯了該去向教師道歉。而或許有時學生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表達的方式不妥,從而使教師誤會,要先對學生好的出發點給予承認,再告訴學生這種行為欠妥,盡可能地使學生心服口服去找該教師道歉。某些適當的方面先給予學生認可,會讓學生更易于接受你的建議。
三、鼓勵引導體校生平衡好文化課與訓練的關系
為何在對待學習和訓練上,體校生的態度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呢?應該是學生自身的認知問題,對學習和訓練的不同認知。有的認為來這里就是來進行體育專項訓練的,訓練好就行,至于讀書,我本來就不是讀書的料才來的。有的覺得只要訓練好了,能上省隊,就能有更大的發展,而這一切與讀書無關。認知決定了他們的態度——對學習的態度,對訓練的態度。有的學生上課睡覺、看課外書,反觀之其在訓練場上,努力訓練,很認真,很能吃苦,讓教師不得不佩服。還有一部分學生則是由于學習目的不明確,對為什么要學文化課,學文化課有什么作用,沒有認識,造成在學習中缺乏動力,學習成績不理想,失敗的學習效果使原有的學習需要得不到滿足,甚至減弱或消退,致使學習的效果更壞。動機作用和學習效果之間的這種惡性循環,使這類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而出現了厭學等現象。應該說造成這些學生不學習或懶學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不能單從一個方面去評價一個學生。
誰都希望被肯定,誰都不喜歡看到或聽到否定自己、打擊自己的話,誰都希望被尊重。他們是一群可愛的孩子,他們也是一群希望被肯定、需要被肯定的孩子,有時候一句鼓勵,一句贊揚就已足夠,他們要求的并不多,教師不要吝于給予,應該更多地走近學生,傾聽學生,你會發現他們的閃光點。
總之,在體校中針對學生開展鼓勵式教育,不僅有利于傳授給學生體育知識和技能,科學系統地安排學生開展文化課程的學習,還利于培養學生堅定的信心、樂觀的精神,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使學生能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為祖國培養優秀的體育人才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黃杰波.淺談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運用鼓勵式教育[J].科技資訊,2010(2):189.
[2]朱海天.高職教育中的“鼓勵式”教學方略[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8(12):103-104.
[3]魏淑雅.淺析體校中的挫折教育[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8(01):135-136.
[4]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03-3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