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成長成才十分重要。對將從事基礎社會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尤為重要,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和諧社會的進程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敗。分析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人才責任感缺失的原因,探索責任感培育的有效途徑,形成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人才社會責任感的培育機制。
關鍵詞:社會責任感;影響因素;途徑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產品質量問題、建筑工程質量問題,不斷折射出當前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尤其是關系生命財產安全的房屋質量不合格問題,更引發人們的高度關注與重視,這些體現了人們對社會責任感的需求越來越高。事實表明,一個合格的工程技術人員不僅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當前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學生社會責任感問題日趨突出,如何培養學生尤其是工程技術人才的社會責任感,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刻不容緩的課題。
一、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人才社會責任感現象分析
當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社會責任感淡化缺失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化甚至缺失的原因,主要來自社會環境影響、學校教育現狀和學生自身特點等方面。
(一)當代西方文化思潮、基礎工作者的基本現狀對我國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人才責任感的影響
1.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種文化加速撞擊、交融,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各類思潮和意識觀念開始大量涌入中國。高職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對其有了一定接觸和了解,但是由于各類思潮本身具有的隱蔽性、復雜性、迷惑性等,大學生不能從本質上充分辨析和抵制它,進而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趨同、混亂和模糊的思想傾向。部分學生出現了道德觀念滑坡、個人主義傾向日益嚴重,以及價值觀帶有明顯功利性和實用性特征等不容忽視的新問題。
2.由于我國社會工作發展起步晚,基礎社會工作者的收入水平長期處于偏低水平狀態,這容易造成該領域人才的流失。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近期社會工作的發展(如房地產建設、電子產品大批量生產)大部分是由政府推動的,而整體來自民間及企業方面的支持力度仍然非常薄弱;在社會支持資源獲取不足的情況下,許多社會工作的發展存在困難。他們的社會地位遠未得到社會認可,如從事建筑、電子生產工作人員被稱為農民工、操作工等,該職業至今被許多人認為是沒有發展前途的,使得即將從事該工作的學生認識不清楚,不能堅定所學專業方向,甚至在剛剛踏上崗位敷衍了事,缺乏責任心。
(二)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人才社會責任感認知與行為選擇有差異
責任感認知是個體對責任的認識程度,只有以正確的責任認知為指導,才有可能產生正確的責任行為選擇。在對工程技術系人才調查時發現,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與行為選擇存在差異。
1.學生干部身份與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有一定影響。在針對豆腐渣工程、偽劣假冒電子產品的認知調查中,普通學生和學生干部均有多半學生對該缺乏責任感行為表示堅決反對,學生干部對這一行為的容忍度更低,只有為數不多者表示可以理解這一行為,而普通學生中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表示可以理解。對于出現這些現象愿意思考和發表見解的學生干部比普通學生要多,這表明學生干部的身份也讓他們更加看重也更加愿意承擔社會責任。
2.學生性別與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有一定影響。當被問到“您愿意到施工現場工作嗎?”半數男生表示支持且愿意去,少數農村男生表示愿意從事該工作,有男生表示支持但要考慮個人發展情況,也有男生表示不支持也不反對。但女生選擇偏向在不支持也不反對。根據調查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對國家建設和到基層工作在思想上還是比較支持的,但面臨具體的個人選擇的時候,男生和女生在選擇上還是存在差異的。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能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長期以來忽視學生對象的主體性,未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臺不能充分利用優勢發揮作用。在德育內容上,往往把某一時期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作為主要教育內容向學生進行灌輸,不能充分重視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教育要促進人的社會化,被片面的理解為對社會的順應,而很少強調把人培養成改造社會的主體。在德育方法上,忽視學生對象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性的發展,學生獨立人格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與維護,興趣愛好得不到充分發揮,個性差異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認與包容。原本學生應通過學習走向社會,在學習中逐漸找到自己的社會位置,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結果卻在學習中迷失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意識。
二、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人才社會責任感培養的重要性
首先,責任感的培養是世界各國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更是當今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尤其正處于轉型時期的中國,既面臨著機遇,更面臨著挑戰,責任感的培養是德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顯得更為重要。
其次,責任感的培養是工程技術人員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責任感在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責任感不僅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響著高職生的智力開發與其他方面的發展。對高職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即未來社會基礎工作者這些因素顯得尤為關鍵。
第三,工程技術人才責任感的培養是增強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舉措。作為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審時度勢,主動適應時代要求。針對學生思想上出現的問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調整改進德育內容,改良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力爭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很值得研究的,同時也是實踐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人才責任感培養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三、探索實踐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人才社會責任感培養的有效途徑
為進一步增強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人才社會責任感,提高他們的責任感認知與行為的自覺性,在此次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探索實踐了提高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人才社會責任感的幾個途徑。
(一)完善教師引導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機制
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人才社會責任感的培育需要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育引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1.積極發揮教師的教育引導作用。學校德育工作者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把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引入教學課堂,引入到具體的學習生活和實習實踐中。傳授知識是課堂教學的目的,而價值觀往往是蘊涵在知識傳授過程之中的。教育工作者要樹立典型榜樣的方法示范學生,向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榜樣,可以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使其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教育不斷深化。可以選用房屋質量問題的正、反兩方面事例,教育工程技術人才正確地區分,讓他們在道德評價中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準,與責任感同行,完善人格。
2.完善社會責任感培養的自我教育機制。首先要健全學生群眾組織,完善自我教育的保障機制。自我教育是最強調主體色彩的教育方式,需要集體環境的保障,尤其是自我教育性質的集體環境的保障。學生社團、班集體等學生集體組織是推進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組織力量,要充分發揮它們的自我組織、密切聯系學生的工作優勢,積極鼓勵它們自主開展健康活潑的活動組織,不斷完善集體教育與個體自我教育、主動自我教育與集體自我教育相結合,保障自我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家庭與社會實踐合力推進加強學生責任感的培養
1.以家庭為基礎,發揮家庭教育在大學生責任意識形成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家長要履行教育子女的義務,以良好的品行修養給子女做出表率。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特別是要樹立正確的成才觀,要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有責任的人。家長要以身作則,從細微處做起并教育子女樹立責任意識。生活在一個社會責任感濃厚的家庭環境中,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也會自覺地培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2.重視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讓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到基層中去,到群眾中去,到建設第一線去,使他們在實踐的課堂中了解社會,正確認識社會現狀需求,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使他們認識到對社會、對他人負責就是自身個體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達到統一、實現的過程,從而產生責任意識和責任行為相結合的需要,進而內化為社會責任意識和責任感。學校可以積極組織工程技術人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促進他們責任意識的培養和提高。
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人才是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其社會責任感的強弱將會影響到社會的和諧、國家的強盛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敗。探索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人才責任感培養的有效途徑,培養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既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必然需求,也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嚴濤.淺析加強青年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重要性[J].科技導刊,2011.
[2]黃啟紅.論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與和諧社會構建[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
[3]吳學兵.班杜拉德育思想論略[J].咸寧學院學報,2010.
[4]朱晨靜.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分析[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0.
[5]陳民.高職院校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途徑探析[J].河南科技,201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