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從我國所經歷的民族團結教育課程中,可以梳理出,引入西方教育思想和探索中國教育本土化的歷程,成為新形勢下世界多元文化教育模式中更加有力的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模式。對多元文化教育目前的現狀、內涵、存在的問題和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走向進行了討論和研究。
關鍵詞: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現狀;歷程;內涵;發展走向
一、前言
目前多元化教育是一種世界民族教育發展的價值取向,主要是為了“使屬于不同文化、人種、宗教、社會階層的集團,學會保持和平與協調互相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共生。”現在看來,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可以影響我國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重要教育理念。本文通過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我國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文獻的整理,歸納了多元文化教育的種種經歷、存在問題以及發展的走向。
二、中國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基本歷程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愛國教育者對西方教育思想的認識和看法,為我國對多元化教育開啟了研究的歷程。最近的十年來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在我國逐漸升溫,對多元化教育研究不斷深入,并陸續獲得了許多成果,而且這也為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和指導教育實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而對于多民族的中國來說,在西方多元化教育的思想引入后,我國很多學者把研究的對象都定格在多元文化教育讓我國民族教育的指示上。這種多元文化教育的文化教育能夠體現或內化了“多元主義”價值觀,它含有倡導平等、差異、合作的思想和理念,可以啟迪我國民族教育對外與國際教育接軌,而且實施多元文化課程能反映出多元文化教育的價值觀。在20世紀80年代后我國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發展已經進入了一種自為階段,并成為一種有效的不可缺少的世界多元文化教育模式之一。
三、我國多元文化教育的內涵
多元文化教育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民權運動后形成,直到現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已經逐漸成熟。在中國對于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指的是在一個多民族國家或社會中,重視各民族的文化傳承和發展,達到實現各民族成員平等的教育機會和權利。我國擁有56個不同的有其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的民族,因此我國多元化教育應該適合我國國情。在這方面西方的一些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曾實行過文化歧視的政策、文化同化政策和多元文化政策,在經歷和總結中最終還是依靠多元文化教育發展的手段緩和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
相對來說我國未曾出現過明顯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制的歷史階段。在近代以來我國一直都關注著少數民族的和其他群體的教育狀況,是一個統一、團結的國家。
四、我國多元文化教育課程與民族教育
上個世紀通過對多民族研究課程,進行了一場學術探討,學者們達成了“關于少數民族問題的課程是對所有民族的學生設計的,并不是為某一特定的少數民族設計的”的共識。一度成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模式的班克斯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模式,它的概念雖然是在西方為倡,但是它的理念一旦形成,就會成為世界民族的一種發展潮流,成為民族國家中理解主體民族與少數民族教育、傳統與現代關系的一種便捷方式。但是因為我國各民族在民族構成、形成環境、民族觀念等方面都不同于那些主要因移民而形成少數民族的西方社會,所以對西方多元文化教育成果借鑒只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它“中國化”“本土化”,不可以“西方化”,就像當年不可以直接照搬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一樣,只能走自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五、我國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走向
多元文化教育的世界潮流出現于上世紀中后期,多元文化教育的影響隨著多元文化主義、教育新思潮及世界性教育改革運動的興起,不斷發展壯大,這是一種跨越文化邊界的教育。伴隨著這種全球性的加速進程,我國的民族教育體系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近些年我國逐步加強了多元文化課程的本土研究。學者們考慮到我國民族眾多,疆土遼闊,目前的民族教育課程還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因此我國會加大在各個地區的課程措施、課程開發等。還有我國會實施一些具體的策略研究,以免片面增加學生的負擔而使其造成課程堵塞。最后我國對于多元化教育實施的教師資質問題也會增強,并且關注多元化教育的各種評價與反映問題的研究,以達到最有效的教育和實踐應用。
六、結題
歷史上在多元化教育的實施問題上走了很多的彎路,我國多元化教育研究的歷程也歷經艱辛。但在我國目前的國情下,多元化教育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對于民族教育課程堅持不懈的研究與開發,對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現狀的檢討,對民族文化課程的想法和做法,進行整體的教育改革。實施中體現多元性、統一性和整體性,使其達到各民族的和諧。
參考文獻:
何赟.我國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現狀及走向[J].學園:教育科研,2012(0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