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每個幼兒的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作為教師應該改變以灌輸為主,注重臨摹的教學模式,要轉變觀念,從幼兒興趣入手,為幼兒營造充滿創意藝術氛圍的教育環境,激發幼兒的創意思維,為幼兒插上奇特想象的翅膀。
關鍵詞:創造性;美術活動;幼兒主體性;策略
幼兒創意美術是以幼兒的生活和美術活動經驗為基礎,以幼兒獨特、新穎的作品表現為內容,整合多種美術表達方式來創造新穎獨特的藝術形象,陶冶情感、熏陶情操、提高幼兒自我探索的能力,促進幼兒各方面和諧發展。201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把幼兒美術教育納入了藝術教育范圍;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每個幼兒的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一、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從幼兒興趣入手
在美術活動中,首先為幼兒營造寬松的氛圍和多樣的繪畫形式,激發了幼兒的繪畫興趣和創作欲望。并嘗試在幼兒作畫過程中播放一些優美的音樂作品,讓幼兒在一種安靜、柔和的氣氛中來進行繪畫創作,寬松的作畫環境掃除了幼兒繪畫的心理障礙,也更好地激發了幼兒的創作靈感。
以前教師準備的材料都比較單一,除了紙就是水彩筆。現在的教學中,有戈壁灘上的石頭、農家的各種秸稈、沙子、羽毛、各種樹葉等等,以及各種廢棄材料:紙團、牙刷、瓶蓋、蛋殼、紙巾筒、毛線、一次性筷子、舊布、瓜子殼、冷飲棒、廢報紙等材料都變成了我們的教學內容,為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二、為幼兒營造充滿創意藝術氛圍的教育環境
兒童喜歡畫畫、手工,就如同喜歡游戲一般,兒童在美術活動中創造想象之大膽是成人所不及的。給兒童一個相對自由的時間,創設一種能激起其創作欲望的藝術空間,讓兒童能用自己喜歡的美術方式表達情緒和認識,兒童的創造潛能、審美表現愿望和能力、創造型人格是可以在美術活動中得以充分挖掘、激發和培養的。
1.同伴的創意作品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我們在每班的教室墻上創設了幼兒作品展示欄,并且每個班在園里有對外開放的作品展示架,提供了這些框架后,我們孩子的作品就可以展示在這兒,這是孩子們階段性美術成果的最好展現,也為孩子們創設了一方藝術交流的天地。
2.用家長的設計靈感來為孩子開辟一個展示舞臺
除了孩子,家長也是我們藝術環境的參與者,我們每學期在各班組織家長進行教玩具制作比賽,作品要求是家長和孩子們用生活中的廢棄環保材料構思、制作的,我們在每個班都有作品展示柜,里面陳列了家長與孩子的智慧結晶,有的新奇制作出人意料,奇思妙想讓人耳目一新,深受啟迪。孩子們參觀時都津津樂道地向同伴講解自己的作品和與父母制作中的趣事。
三、挖掘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大膽嘗試創作
豐富的繪畫材料可以激發幼兒創造的欲望,既然是多元表現創意活動,那材料的多元是無疑的。如創意活動“京劇臉譜”,孩子們可以選擇用陶泥捏塑;也可以選擇用畫筆涂鴉;還可以選擇用生活材料制作。特別是生活材料的收集更是非常豐富,如盒子、紙板、瓶子、種子、布頭、吸管、彩紙等等,都是制作的好材料。但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越雜越好。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在材料的準備上我們要做到有針對性。在決定投放材料之前,我們要思考這些材料可能會對幼兒的智力、情感和審美等方面產生怎樣的影響,然后再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準備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
總之,我們在與幼兒共同建構創意美術表現活動的過程中,如果能準確把握指導的“合適尺度”,就能更好地了解幼兒、認識幼兒,發掘幼兒的創造潛能,為幼兒的奇特想象插上飛翔的翅膀。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