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他們往往以不同于成人的奇特視角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他們的小腦袋中總是裝著許多新奇的問題,他們的想法天真、純潔,富有童趣,具有新意。教師應該努力保護好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并致力于使其學會提問的技巧和方法,激活學生思維。
關鍵詞:和諧氛圍;學習興趣;問題情境
教育心理學研究證明: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具體形象性思維占優勢,他們往往以不同于成人的奇特的視角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他們的想法天真純潔、富有童趣、具有新意,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思維火花。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努力保護好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并致力于使其學會提問的技巧和方法,激活學生的思維。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提問質疑的思維品質呢?在日常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一、營造和諧氛圍,鼓勵學生勇敢提問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師生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應改變原有陳舊的師生角色,努力建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努力成為學生的知己和朋友,師生之間一旦有了這種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就形成了。只有在這樣的環境里,才能激發學生內在的探索需求,學生也才能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做,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教學中,教師可經常組織同桌間、小組內、班級中三種形式的提問,并經常走到學生中間去,和他們一同去學習、探索,引導學生勇于提出各種新奇的數學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正確與否、簡單與否,教師都應用信任的目光、關愛的舉止及時進行表揚鼓勵。同時,還要真誠地關心和愛護后進生,給他們優先提問的機會,多問問他們有什么不懂,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支持。如此,學生的思維會變得越來越活躍,提問的熱情會日益高漲,數學課堂更加生機盎然。
二、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有疑想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小學生的興趣源于好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兒童的這種天性,善于創設饒有趣味的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追根問底的欲望,使學生感到確實有疑想問。一般在新課導入時、教學中、結束后都可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問架設“梯子”。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10的分與合”時,我在課的開始階段設計了一個“魔盒猜珠”的游戲,我說“魔盒里放著一些美麗的彩珠,請幾位同學上來分別抓一把,數數一把最多有幾個,老師能很快猜出剩下的個數,你們相信嗎?”當幾位學生分別抓球報數,而我每次都能利用10的分與合猜對魔盒里剩下的彩珠時,學生感到奇怪了,“老師怎么每次都能猜對呢?你有什么特異功能嗎?快點教教我們吧!”再如,在教學“可能性”時,我在新授階段設計摸球活動,讓學生分別在三個口袋摸完球后,我針對摸球的三種不同結果提問:“他們三次分別摸到什么球?”學生興趣正濃,搶著回答,我趁勢提出:“看到這樣的結果你們有什么想法嗎?”學生小組討論后說:為什么有人每次都能摸出紅球?為什么有人一個紅球也摸不到?為什么有人既摸出了紅球,又摸出了黃球?我很想知道,這三個口袋里到底各裝了什么顏色的球?于是,新課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展開了。
三、創造提問機會,引導學生生疑會問
許多重大發明和新技術的發現都始于發現問題并由此進行不懈的探索活動。所以,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各種機會和材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有問題可問。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提問做好示范,讓學生明確怎樣提問。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理清各條數學信息,分析數量關系及其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找到提出問題的突破口,明確在哪兒找疑點。一開始,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詞不達意,有時不夠完整,這時教師可以適當引導,慢慢地把學生的提問思路集中到學習的知識點上,從而達到問得有意義,問得有價值。在一年級上冊中看圖說一說時,圖畫展示黑貓釣了4條魚,紅貓釣了5條魚,黃貓釣了3條魚。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收集整理好數學信息后,又提問“你能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哪些問題?”小組展開熱烈討論后,學生提出了許多頗有價值的問題。
學生1:三只小貓各釣了幾條魚?哪只貓釣的魚最多?哪只貓釣的魚最少?
學生2:黑貓和紅貓一共釣了幾條魚?三只貓一共釣了幾條魚?
學生3:黑貓比紅貓少釣幾條魚?紅貓比黃貓多釣幾條魚?
學生4:黑貓和黃貓的魚相加再和紅貓的魚比較,是多還是少?……
學生的精彩發言,讓我欣喜地看到他們頭腦中美妙的思維火花正在閃耀著五彩的光芒。在這種寬松、和諧的數學課堂上,學生人人敢問、樂問、善問,不僅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還開啟了學生智慧的大門。讓我們都來為培養學生提問質疑的思維品質出謀劃策,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讓我們的學生都能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新一代接班人。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