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作為多種方式的一種——環境建設,對小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下面我淺談一下我們學校的一些做法。
一、讓校園環境熏陶學生
清新、整潔的校園環境,和諧、友好的人文環境,其育人功能,是任何說教式教育都無法代替的。它內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外可以規范約束人的言行。因此,我校對校園環境進行科學規劃,力求整潔美觀。走進泗店鎮中心小學,綠樹成蔭,花香四溢,你會有一種清新怡人的感覺,精心布置的校園環境,做到了全方位的凈化。校園里主干道上有雷鋒雕塑,時刻提醒學生要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餐廳里有溫馨的提示語:“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石刻上用紅筆書寫了“靜”“精”“競”“敬”等提醒學生自律的內容。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櫥窗等宣傳陣地,對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等典型人物事跡進行報道。另外,以年級組為單位在校園內舉行以“廉潔自律 勤儉節約”為主題的手抄報展,學生在課余駐足在手抄報前津津有味地讀著、說著、品著……溫馨的校園里時時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學生的身心會感到愉悅。
二、讓班級環境親近學生
如何讓班級環境達到育人的良好效果呢?我們的實驗老師是這樣做的:
1.問卷調查。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了解學生的心聲,掌握好第一手資料,所有的努力才會事半功倍,勞而有功。這是讓學生從心理方面悅納班級環境的前提。問卷內容從不同方面設計考慮:教室的布置和美化、教室的環境衛生、班級人際氛圍等,調查學生對班級文化建設的認識和意愿,了解學生對班級環境建設的愿望以及現實行為。結果顯示,低年級學生有著較強的集體榮譽感,有著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的強烈愿望,同時,在實際行為上缺乏自制力,認識與行動是有距離的。
2.美化教室環境。走進教室,我們會欣賞到:有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動手的繪畫、書法作品專欄;有師生共同完成的圖文并茂、活潑生趣的黑板報;有展示欄,展示學生的特長,展示優秀作業,展示學生每一天、每一個階段的進步,展示小紅旗;有的為增強讀書氛圍,在家長協助下,創建了小小圖書角;還有的增設了“小荷尖角”專欄……各班的光榮榜上,各科任老師為了給學生填上小紅星,忙得不亦樂乎,也忙得非常開心、充實。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