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的“教”是為了便于學生的“學”,“教”最終要落實在“學”上。
關鍵詞:學法;指導;環節
學習要有正確、有效的方法,我們在教學中對學法的指導需注意以下四個環節:
一、模擬學法
備課時,教師要設身處地地為學生想一下:學習的難點是什么?學生思維上有什么障礙?學生應怎樣學習?一般地說,對于起始教材,更要求教師為學生設想學法。如,開始教學“長方體”時,根據教材的要求,要使學生認識長方體的特征,并獲得關于這個幾何體的空間觀念。從學生基礎來看,他們雖然生活在普通的三維空間之中,但要達到教學要求,特別是形成空間觀念,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認識客觀事物是從動作開始的。因此,學習長方體,必須多觀察、擺弄各種長方體實物,還要通過制作,建構長方體的空間形象。
二、明確學法
教學時,教師要設計好的學法告訴學生,以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練有方向,學有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一般地說,提出的方法要具體、明確。如果是要求學生自學,那么要學生明確自學的內容、方法,難度大一些的,要有自學提綱;如果是組織學生操作,那就要把操作的要領、注意的問題等事先向學生說清楚;如果是要求學生敘述解題思路,就要先把分析的順序、敘述的方面講清楚。
三、調整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接受信息的水平是不一致的,對學習方法的領悟程度也有高有低。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巡回輔導”來彌補。況且,試行的學法是教師替學生設想的,也不一定適合學生的“胃口”。這在客觀上要求在使用時必須加以調整,將不恰當的學法進行改進,因材施教。
四、總結改善
學完一個內容后,要小結、交流、評價學習方法,以改善后繼續學習。除了根據學習情況加以歸納評講之外,還要讓學生間互相交流,如讓學生講“怎樣想的”“怎么做的”、互講學法、互受啟迪,在師生的“你一言、我一語”之中,使學生進一步優化學法。
以上四種方法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起于模擬,止于優化,依次遞進,缺一不可。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