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輿論及教育學家一直要求減負,但是如何實現減負不減質,在減小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又不降低教學質量,一直以來都是教育學界探討的問題。如果能夠打造出一種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減輕學生的負擔,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達到減負的愿望。
關鍵詞:初中;科學;高效課堂
我國號召實施素質教育,根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為根本目的,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開發學生潛能,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素質教育是與應試教育相對的一種全面的教育方式,它將通過多種考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打分,替代了原先應試教育單以學生成績作為考核的唯一模式,避免將學生培養成21世紀的“書呆子”。基礎教育工作者應在黨的政策號召下,進行教育改革,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打造科學高效課堂,培養具有創新性的人才。
一、教師抓好課堂質量
想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教師應當發揮主導作用。教師首先應當積極備課,多與同事進行交流溝通,學習同事的優點,清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方法、教學展示,使備課更加標準。老師在平時工作過程中應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注重滿足學生的要求,根據學生需求,調整教學任務,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老師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吃透教材,將書本知識點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然后再將自己的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轉化為教學語言,被學生消化吸收。針對學生的缺點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嚴格按照教學任務采用規定教材,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可以進行拓展,開闊學生眼界。
二、學生做好課前準備
學生應積極進行課前預習,讓良好的預習成果成為課堂上與老師交流的平臺。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學生為主過多顧及學生需求,達不到教學任務;另一種是以老師為主,機械式地灌輸,使學生喪失自主性和創造性。針對以上兩種模式的弊端,實行高效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應當積極進行課前預習,大膽提問,勇于思考,與老師進行交流。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提高注意力,在與老師的互動中實現高效率的學習。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可以轉變被動式接受的觀念,變成課堂上的主人公。但是有些學生由于缺乏自覺性,不能很好地做到自覺進行課堂預習。針對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家長監督,老師課前對學生預習效果進行提問等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三、家長加強對學生的監督
家庭作為培養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監督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糾正學生不良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并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四、學校健全教學設備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學生已經能夠通過計算機、手機等方式接觸外界事物,更新傳統觀念。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學校領導應該在充分調查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增強學校硬件設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圍繞教學任務進行角色轉換,讓學生親自收集資料,討論備課,學習現代多媒體技術制作PPT,進行課堂講課。老師變成學生,感受不同的教學方式帶給自己的感受,在認真“聽課”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并給出實質性、較為客觀的評價。通過這種角色轉換,教師可以更好地明白學生的需求,學生也能更加體恤老師的辛苦,進而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達到高效教學的要求。
五、社會加大教學資金投入
政府應加大對教育的重視力度,加強對教育方面的投資,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工資,使教育工作者更加熱愛自己的崗位,對自己的工作更加用心、負責。定期組織有關教育方面的論壇,召開有關提高課堂效率等方面的培訓,使教育工作者提高科學高效課堂意識。加大對實驗室的投資,使學生具有更多自己動手的能力。政府部門應鼓勵企業與學校聯合,讓學生定期運用自己的知識去企業實習,老師帶領學生參觀企業,讓學生真正動手,在知道社會需求及知識的用處之后,既加深了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打造初中科學高效課堂,需要各行各業都提高對于科學高效課堂的認識。教育工作者作為打造科學高效課堂的主導者,應積極備課,熟悉課本知識,掌握教學內容,變換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積極與學生家長交流,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應當進行課前預習,轉變觀念,變成課堂上的主人公,主動思考,積極提問。學校應為學生提供現代化的教育設施,緊跟現代潮流,使教學工作更加現代化。政府部門應鼓勵企業與學校聯合,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踐中將知識點掌握并進一步鞏固。
參考文獻:
[1]白雪峰.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2).
[2]徐衛,馮浩.科學課程教師的專業化培養初探[J].瓊州學院學報,2008(02).
[3]蔣岳榮.初中科學課程教學要培養科學精神[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04).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