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多媒體的應用已經滲透到了各個領域。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文字、圖象、色彩、聲、樂融合在一起,以達到對學生的視覺、聽覺進行多樣化刺激和誘導,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索熱情,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應用
中國夢,國家復興,民族興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時代發展的潮流要求我們的教育事業必須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不斷發展,教育的現代化意識在教育領域的滲透,電教手段的全面展開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教學多媒體技術在教育的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化學教學更不例外。從微觀領域里來研究和教學化學反應的本質,在化學領域使抽象化為形象得到了具體的、更易理解的宏觀圖像。
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器官,有利于知識的汲取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視覺。根據信息論的觀點,人接受的信息量遵循一個公式:S=B×T×Log(1+P/N),①其中S表示最大的信息量,B為傳遞信號的頻帶寬,T為傳遞信息的時間,P為輸出的信息的平均功率。這個公式說明在一定的范圍內傳遞的信息量,取決于B和信息比。根據測定,人的耳朵可以接受的聲波的頻帶寬為20-20000 HZ、人的眼睛可以觀察到的光波的頻帶寬為3.9×1014-7.5×1014 HZ,二者相比,如果時間和信噪比相同,光波比聲波能給人體傳遞更多的信息量。因此,化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形象比的電化教育手段和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信息量,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記憶。
二、體現了化學的審美觀,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根據心理學、教育學對初中學生的年齡階段探索和研究,中學生體現了好奇的心理特點,要求教師通過各種手段來強化好奇心,激發求知欲,而多媒體教學卻以鮮艷的色彩、精美的儀器裝置、正確的操作規范、制作逼真的模型等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愿望,一旦這種興趣和愿望能保持下來,就會形成巨大的學習動力,對學生智能起促進的作用,電教圖象精美的設計,體現了化學中美的感受,促進了學生的審美觀。
三、教學的多媒體滲透于微觀領域的設計,有助于理解化學現象的本質
綜合應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建立一些結構較為復雜的、難以掌握的模型,通過電腦屏幕的顯示,使化學領域里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把微觀體系的理論宏觀化。化學現象從本質上看是分子、原子的結合與重新組合,屬于微觀領域,對于看不見、摸不著的,的確存在的物質在教學中只借助于教師的口頭傳遞,模型化的各種教具,即使老師講得更形象,更生動,學生理解起來還是困難的,且易出錯。因為這些教具是靜態型,而電腦課件CAI制作彌補了這一缺陷,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色彩鮮艷,趣味濃濃等,這一技術的突破給廣大教師帶來了極大的幫助。通過對CAI演示,讓學生理解到化學現象的實質是分子發生了重新組合,其個數和種類都沒變,貫徹了定組成定律,還有助于學生形成還原反應和還原劑的概念。
四、多媒體實驗課能減少對環境等污染和給學生安全感
化學實驗也講求環保,多媒體卻是環境保護的物質承擔者之一。盡管化學多姿多彩,內容豐富,但使用化學藥品或試劑或多或少對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這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不利因素。在實驗過程中,實驗比較復雜,操作要求比較高或不適合學生操作的實驗:使用有毒物質和學生做可能有危險的實驗。如,硫在空氣中燃燒實驗等,具有潛在的危險,污染環境。然而中學化學實驗的課件制作給廣大師生帶來了福音,避免了上述實驗環境污染和人身健康的損失。可以說,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地球的申冤得到了多媒體的仲裁。
教師是多媒體之中的媒體,它的作用遠遠超過了多媒體,但多媒體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以多媒體為媒質聯系起來,使得化學既生動又富有情趣,既易吸收更易消化。但是教師在此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教師不積極地發揮課堂效果,那么再好的多媒體也是無濟于事的。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