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教學思想在《教學合一》一文中有較為系統的論述。他說:“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他主張教學做合一,反對教學分離。教與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是教學論的起點。教學中綜合運用教學環境生活化、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善思、樂學、會用,達到“教學做合一”。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綜合運用;生活化理論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他把教育同整個生活、整個社會聯系起來,通過各種社會實踐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就是“教師要照學生學的路子教,學生要照做的路子學”。我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的困惑,談一些自己的體會與感受。在這堂課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我把學生分組women astronauts PK men scientists,將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實施于課堂時,卻沒達到一脈貫通、一氣呵成的效果,學生卻不以為然,不感興趣。我茫然,百思不解。當讀過陶行知先生的這一教學思想后,豁然明白,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教學思維、方式的錯誤。雖然我們精心設計教案,考慮得較全面,那也不過是一個教學的基本方案而已。教師不應該事先編織好的精美的“鳥籠”,而應該在教學中綜合運用教學環境生活化、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方式生活化理論,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善思、樂學、會用,達到“教學做合一”。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環境
傳統的課堂環境過于強調了學習的功能,忽視了溫馨的樂學環境、寬松的人際環境對學生的影響。而模擬生活化的課堂環境,能使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例如,仁愛版《Project English》八下Unit 7 Food Festival這一單元中的話題Discuss how to have a food festival to raise money for Danliel Igali,這一單元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是緊密相關的,他們探究的欲望強烈。根據個人愛好、籌錢方式、分工合作,8人一組,共同協議并討論。把課堂研究的問題與學生的切身利益緊密聯系起來,在這個生活化的課堂環境中,學生輕松愉快地交流了思想,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也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甜美,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在如何購物時,讓學生布置教室,講臺作為商店的“柜臺”,用學生的筆、尺、衣物等當“貨物”分別介紹“This is my shop.There is /are...”借助于寫有“open”“closed”的招牌,掛在“商店”門口,介紹句子“The shop is open/closed”。學生饒有興趣地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購物”情景對話。學生會自然地使用購物用語和禮貌用語。如,Can I help you?Would you like to...?How much is it?Here you are.在這寬松愉快的聽、說、看、演環境中,既傳授了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二、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教師盡量從現實生活中選取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同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讓教學內容貼近生活。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添加或刪減教材中的部分內容,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1.自我介紹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要求,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學會用英語作自我介紹就是將英語學習與學生的生活聯系的一種方式,仁愛版《Project English》七上Unit 2 Looking Different學生自我介紹姓名、年齡、性別、愛好和性格等許多方面。教師可以結合新教材內容,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學會表達和展示自己。例如,有個學生作了如下的自我介紹:
Hello,my name is Mary.I’m ten years old.I have a round face,two big eyes and a small face.I’m taller than my good friend Sue.I like making good friends.Do you like me?
2.介紹教室
在學習了有關教室里的fan,light,picture,board等詞匯后,讓學生試著用英語介紹自己的教室,這也是學生最熟悉的話題之一。借此機會學生用英語表達了他們對教室、對班集體的熱愛之情。
Our classroom is big.There is a teacher’s desk,six fans and two doors... There are also many desks and chairs.Oh,we have a big TV in it.We like our classroom.
3.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有效地創設語言情境
多媒體課件將聲音、動畫及影像等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創設真實、豐富和立體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在At the farm課中,讓學生點擊鼠標時聽到了不同動物的叫聲,可是動物卻沒有出現在大屏幕上,提問:which animal is coming?學生都爭先恐后地回答horse!horse!或者tiger!tiger!根據教學要求,我不時地改換課堂中的道具,使教材中的語言回歸生活,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學習內容。
三、豐富的課后活動,是實現生活化的再擴展
陶行知先生提倡“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語言交際是自然、真實的,課堂這個舞臺已逐漸不能滿足學生的交際需要。因此,讓英語作業回到生活,在生活中完成“作業”,可拓寬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增強語言實踐能力,達到獲取英語知識的目的。
1.鼓勵學生收集身邊英語,增強主動學習的意識
將課外作業的觸角伸向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收集、摘抄身邊的Push,Pull,CCTV,BBC,Agriculture Bank of China等等,反饋回來的內容也十分豐富。通過這一作業,使學生的學習走進生活,學生為自己發現并學到許多課外英語而十分欣喜。學生邊做邊學,記憶相當快,長期積累,收獲可觀,既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又增強學生自覺學習英語的意識。
2.設計粘貼性作業,加強寫的勁頭
課本中的英語很多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如,學習了生活和學習用品、動物等單詞后,學生設計標簽:ruler,rubber,phone,shelf,貼到各類物品上。這樣既可以幫助記憶單詞,也能提高書寫水平。
3.設置實用性活動,學以致用
語言具有工具性和交際性。只有在實踐過程中,語言的魅力才能體現出來。經常利用節日開展英語主題活動或競賽:裝扮教室、制作禮物,用英語來慶祝節日,自編英語小報,英文對歌,講故事,朗讀等富有競爭性的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英語,獲得成就感。
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學,就怎么教,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我們必須了解生活,了解學生生活現狀、了解生活發展的趨勢、了解生活對人的要求的變化,盡可能地向教育內容注入生活的新鮮血液、新鮮內涵,培養出現實生活中需要的全面發展、品學兼優、視野開闊、生理心理健康的人。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