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式教學是在新課程理念之下對地理課堂的一次重要改革。通過探究式教學,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具研究性、實踐性,推動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讓學生構建起地理知識的框架。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地理課堂;教學案例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現代地理教師的思想在不斷地提升,教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也在提升。將探究式教學的方式引入現代地理課堂,將對傳統地理教學產生沖擊,進而帶來地理課堂教學的一次變革。
一、探究式教學的特點
探究式教學是以探究作為基本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具備探討和研究的過程。在中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十分重要,一個知識點的提出,學生可以提出質疑,同時更多的學生參與對質疑解答中,使中學地理課堂具備研究性。
1.研究性
探究式學習的本質是研究,學生可以在課堂中通過提出問題,隨后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找出所學習內容中的問題,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
2.實踐性
探究式教學的實踐性主要是強調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手段。通過教學過程,無論是動手能力、學習能力還是知識的掌握都將得以提升,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探究、提升。
3.開放性
探究式學習的開放性是指課堂教學和課后研究,從而為學生創造一個具有活力而又不失寬松環境的課堂,營造了一個可以群體交流的活動氛圍,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探究式教學的步驟
在地理教學之前,學生腦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概念,但是這些具備的概念并不是完全正確的,有一些概念是明顯有問題的,這就需要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改變。探究式教學,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動學生獲取新概念,改變錯誤的舊概念。
要使學生能夠接受新概念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通過對高中學生對地理概念的調查、了解、統計,逐漸整理出學生已經具備的概念,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和啟發學生思考和學習,幫助學生逐漸獲取科學概念。
1.揭示學生的前概念
學生在以往的學習活動中,不斷地對知識進行積累,在認識過程中產生了自己的觀點,教師一般通過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學生的掌握概念的情況,例如,問卷調查、座談或者概念圖方式,為以后的探究式教學打下基礎。
2.誘發概念矛盾
誘發概念矛盾是讓學生對其原有認知結構和現實的現象之間無法包容的矛盾。學生在學習新概念的時候,一定有原有的認知結構作為基礎,學生往往都是通過原有的認知結構來接受新的問題,但很多時候是會產生矛盾的,一旦產生矛盾,就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適當時機引入科學概念,產生替代
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就是概念發展、概念更替的過程。當前一個概念無法解釋現有問題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接納新的概念,糾正以往的認識。
三、教學實例
以高中地理必修2《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第一課時)為例進行研究。
1.教材分析:這一節中包含著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兩大類型。對兩種農業類型的比較是這一節的重點。
2.學情分析:從學生角度來說,因為城市學生很少對農業有所接觸,對農時、農事、農業等概念非常模糊。一般學生出現的前概念包括:(1)過分強調區域概念,南稻北麥,很多學生認為北方就沒有水稻。(2)農時不清。(3)很少接觸農業。(4)地域不清,不清楚降水和氣溫對農業的影響。
3.操作過程
師:同學們,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我國在大力發展農業,主要是因為我國日益增長的人口。我國糧食作物的產量逐年升高,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是什么?
生:小麥和水稻。
師:我們初中地理都學過,小麥和水稻的種植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什么原因?
生:秦嶺—淮河是我國800mm等降水量線,同時也是1月份0℃等溫線。
師:因此農業生產和氣溫、降水有很大的關系,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一種重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季風水田農業。
資料1:水稻需要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生長?
水稻習性介紹:屬于喜溫喜濕作物,生長期長,苗期生長要求10~12℃以上,開花授粉要求18~20℃以上的溫度,同時,還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給。
資料2:季風水田農業分布區與人口密度的關系。
從分布的地區而言,季風水田農業的分布地區往往是人口稠密的地區。這里人口數量較大,對稻米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總結:季風水田農業的有利區位條件:
生:有利區位條件:(1)高溫多雨的氣候,適宜水稻生長;(2)地勢低平,適宜水田管理;(3)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4)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量大。
教師總結:由此可以看出,季風水田農業的區域分布來說首先處于地勢平坦地區,需要良好的氣溫和降水條件,同時人口較為稠密,可以為季風水田農業提供充足的勞動力。
資料3:南方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010年的南方水災報道:從6月13日的強降雨至今,南方大部地區頻繁遭受強降雨侵襲。當前正值秋收作物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南方早稻陸續齊穗灌漿,中稻開始分蘗,雙季晚稻正在育秧,而近期強降雨過程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雨區集中在長江流域,這一地區是我國的農業主產區,連續的強降雨給農業生產帶來重創。
師:季風水田農業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生:特點:(1)小農經營;(2)單產高,商品率低;(3)機械化和科技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
學生通過一節課的接觸,發現與以往學習地理內容有著很大的不同,并不是通過簡單的記憶就可以獲得答案,而是通過不斷地探究、思考、提問等方式來獲取結果,在獲取結果的同時也對以往的概念進行重新的整理,獲得正確的信息。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探究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方式已經逐漸走進課堂,改變學生慣有的學習方法,通過探究式教學,使得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的主動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實現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王必亞.把探究式教學引入高中地理課堂教學[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2(3).
[2]宮作民,秦雪.英美地理探究式學習的啟示[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5).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