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我國的不斷推進,使得我國的中學階段教學相比較從前而言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自然科學類的學科,在初中科學的化學探究教學當中,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非常看重的。開始注重探究性的實驗教學,要求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斷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親自動手操作和實踐,進而獲得知識和體會。針對當前我國初中科學中的化學探究性實驗課堂教學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化學;探究性;實驗;探討
針對當前我國初中科學中的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現(xiàn)狀,我們不難看出,不斷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在課堂當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動手能力,是新課程改革對我們的新要求。所以我們必須努力加強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yǎng),這將使得學生在根本上獲得對化學學科的興趣,進而掌握最基礎的化學實驗現(xiàn)象,用以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最基本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一方面要求學生注重綜合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將教學內(nèi)容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通過化學操作來獲得基礎的化學常識,進而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化學現(xiàn)象和問題。
目前,針對普遍的初中科學中的化學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舉一些具體的實證,進行相應的分析。
例如,我們在講“醋酸的性質(zhì)”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假設我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只是直接進入正題,在黑板上為學生一一羅列醋酸的性質(zhì),那學生的反應必然就是拿著筆照抄黑板上的筆記,或者就是壓根覺得無聊而根本不去理會。這就是最不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完全填鴨式的教學只會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相反,假如我們換一種提問的方式來引入課題,可能學生就會有完全不同的反應。比如說,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來思考,從而引出醋酸的性質(zhì)。例如,“李大媽今天在清洗暖水瓶的時候,發(fā)現(xiàn)底部和周圍內(nèi)部全部都是水垢,她將一些醋倒入瓶中,請問大家,會有什么現(xiàn)象產(chǎn)生呢?”通過這一問題的設置,就可以激發(fā)學生討論的興趣,首先它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了,這就說明了化學的實用性。另外,一個短小的事例可以充分吸引初中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更加投入到學習中來。這也是我們所說的探究性教學和實驗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獲得學習體驗,是最佳的學習效果,也是新課改對我們最根本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俞丹燕.探悉初中科學中的化學探究性實驗的課堂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12):57-58.
[2]郭晴秀.初中科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13.
[3]左勇.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的設計與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7.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