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學會獨立學習的有效方法。課前預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只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
關鍵詞:巧妙設計;課前預習;分層教學
在簡單的數據分析一課我是這樣設計預習內容的:
1.超市上周銷售了幾種礦泉水,哪種銷售的最多,哪種銷售的最少?
2.這個統計圖與以前學習的有什么不同,它的橫軸和縱軸各表示什么?
3.在書上完成統計圖。
4.如果下周要進貨,哪種應多進一些,哪種少進一些?
這樣設計預習不但有利于他們去發現舊知識的薄弱環節,及時在教師對新知識授課前補上這部分內容,而且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問題,發現問題,會促使他們主動學習,對學習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了,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教材在出示例題后緊跟著不同難度的練習題,讓學生在預習完后認真去做,它既能檢測學生預習的效果,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便于課堂教學抓住重點及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預習可以直接提高學習效率。預習可以發現自己知識的漏洞。通過復習有關舊知識可彌補漏洞,使自己聽課時精力很快集中到新知識上面去。預習能開拓思路。經過預習,對要學的知識已經心中有數,容易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師思路的前面去。
預習能增強記憶效果。預習時,無論對看得懂的知識還是看不懂的知識,自己都經過獨立思考,有了初步印象,再加上課上老師的講解、分析和自己的進一步學習,理解會更為深刻。理解了的知識很容易記住,特別是經過努力而攻克的知識更容易記牢。
在自學課本時,學生由于認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地理解某些知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識,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盡管在老師看來非常簡單,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后的思維斷點。由于學生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問題具有思考的價值,有的甚至幼稚,我們重在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長此以往,水滴穿石,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越來越精彩。在學生預習后,教師要相應地改變教學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動地使用課本提供的素材。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發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靈活地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于教材。靈活多變地處理教材,讓教材為師生服務,不要成為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因此,教師更應深入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地將教材的知識思路轉化成學生易于接納的教學思路,并注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合適的空間。學生的心理結構、接受能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