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詞語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寫作實踐的根基,同時對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就要在平時的生活以及閱讀教學中抓好詞語的積累,并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詞語。
關鍵詞:詞語;積累;運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詞語積累提出明確的要求:“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詞語“積累”的習慣。但由于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通常的工作,這就使得很多教師在處理生字詞時,無非就是讀讀抄抄,或自學了事,沒有真正達到會讀會寫會用的目的。因此我根據詞語的不同特點,就低年級如何指導學生積累運用詞語來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從生活中感受積累詞語的樂趣
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對什么都充滿好奇。如果認真觀察,我們會發現,孩子們尤其喜歡到生活中辨識日常見到的各種標簽、廣告詞等,于是我將識字與積累詞語結合,讓學生將各類廣告紙、說明書、玩具卡上的字、詞剪下來,如,“步步高點讀機、旺旺、可口可樂、米老頭、康師傅”等貼在本子上,在小組交流時互相介紹、拼讀。學生對此興趣濃厚,各式各樣的畫紙讓他們認識到許多課堂里沒有學過的字詞,心中充滿一種成功的自豪感,感受到在生活中積累的樂趣,由此漸漸喜歡上積累。
二、從閱讀教學中豐富詞語的積累
1.在誦讀中積累詞語
在教學課文時,可以指導學生先從課文中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詞語,然后把它抄到摘抄本上去,再試著背下來。熟讀背誦是最基本的積累詞語的方法。同時,還可以通過開展“誦讀比賽”等活動來激勵學生去背誦,這樣學生積累的詞語一定會越來越多。
2.結合單元主題積累詞語
蘇教版教科書在編排上有個特點,即每組4~5篇課文(包括識字)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每個單元的主題都很明確。這樣,按單元的主題來積累詞語,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如,一下第四單元的主題是“情深似海”。我就引導學生通過查閱書本、查字典、問家長等方式,摘錄了幾個關于恩情的成語:恩重如山、再造之恩、恩同再造、情同父子。
3.在歸類中積累詞語
教學一下《螞蟻和蟈蟈》這篇課文時,在理解了“自由自在”這個詞后,可啟發學生寫出表示“自由”的意思的詞語,如,無拘無束、安閑自在、無憂無慮、悠閑自得等。
三、創造性運用詞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低年級的學生要學會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并且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以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
如,我教一年級下《世界真美》一文時,先讓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我:請看!(課件展示小雞鉆出蛋殼后看到的美麗世界)。生(齊):哇!好漂亮!(學生臉上露出“驚嘆、羨慕”的神情)我:喜歡嗎?生(齊聲響亮回答):喜歡!我順勢提出一個問題:“它看見的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這句話中哪些詞語是表示顏色的?進一步引導:再讀讀,隨即告訴學生“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這些詞的結構特點是ABB,接著提出進一步要求:你能再說一些這類詞嗎?并選用一個詞說一句話嗎?在說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這類詞的特點,最后把自己說的話寫下來。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進行寫話訓練,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在課外也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靈活地運用詞語,感受運用詞語的樂趣。
1.開火車游戲
這是課堂常用的游戲形式。在運用時可以由易到難,先用兩字組成的詞語,然后是三字、四字成語、疊詞等。
2.詞語表演
以舞臺劇形式去演示成語,也將大大加深學生對成語的理解、運用。在表演過程中,處處都能彰顯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掩耳盜鈴”“鑿壁偷光”等都是很適合表演的好成語。
3.創編故事
給學生提供一組詞語,如,“滿山遍野”“綠葉成蔭”“天長日久”“樹大根深”,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將成語串聯成一段話。
由此看來,只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真正做到積少成多,不斷運用,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詞語的意思,恰當地運用詞語。
參考文獻:
方素娟.樂于積累幸福創造:低段詞語教學淺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0(13).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