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收入成倍增長,農村環境越來越好,走進廣闊的田野,到處呈現一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景象。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農民生活方式的變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課題。
關鍵詞:家長;學校;建設
大量農村留守兒童的出現,給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民走出農村,到城市去發展,給城市建設注入了新鮮和活力,同時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但是他們的子女家庭教育和培養的任務就落在了隔輩人——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的身上,眾所周知,一般的老年人對孩子是溺愛大于管教,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不讓孩子去做,不注意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有的想管孩子卻又考慮他們的父母不在身邊,心疼孩子,甚至養成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惰習慣……很多留守兒童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基本處于自由和沒有約束的狀態,他們在老年人的寵愛之中,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近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都加大了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和幫助,給他們送溫暖,獻愛心。希望每一個留守兒童都能有一個健康良好的成長環境,但是有的地方忽視了對他們的實際監護人的教育,讓這些“小太陽”“小公主”把家庭中的溺愛帶到學校中來,給學校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所以說,應該加大農村家長學校建設,定期對這些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進行科學教育方面的培訓,使他們能夠和學校一起對孩子的教育由溺愛到嚴愛,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農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課題。
農民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很多農村家長在享受美好物質生活的同時,往往容易忽視自己的一言一行對自己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現代農村早已經走出男耕女織的傳統模式,農村絕大多數家庭是婦女在家務農帶孩子,她們的一些不良行為有時候直接影響孩子,比如,現在農村家庭婦女出門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她們當中的絕大多數是無證駕駛,這樣在孩子的心中就淡漠了遵守《交通法》的概念,給學校的安全教育帶來一定的難度。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農村文化大院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農民的精神生活,但是細心觀察會發現,有很多地方農村文化活動的主力軍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而更多的作為學生家長的年輕母親們的主要娛樂還是在麻將桌和電腦桌旁邊。她們平時農閑打麻將、玩電腦游戲,時間一長給孩子的印象是賭博是大人正常的生活,電腦只是好玩的東西。而且在農村很多地方,小商店同時經營麻將桌,孩子對母親的依賴性又很強,很多時候母親沒有時間給孩子做飯,就讓孩子隨便在商店買點小食品當做午餐,很多農村孩子的大量休息時間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同時廣大母親們忙于娛樂,根本無心照顧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家散漫自由習慣了,回到學校也很難集中精力……
值得欣慰的是,國家越來越重視家長學校的重要性,在廣大農村就希望基層政府和學校攜起手來,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對家長們進行認真的教育,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關鍵環節,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不是簡單粗暴,更不是溺愛和嬌慣,而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同時要求家長從自身做起,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