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和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對其中的一些共性特征加以分析、總結,采用多媒體課件實施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展現數學的動態過程和美感,豐富課程內容,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強化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注重過程;小組合作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學已經開始從注重簡單的知識傳授到注重教育的本質,重視學生的體驗轉變。新課程下的教學應該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從學生年齡特征與認知特點出發組織教學,并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以觀察為起點,以問題為主線,遵循特殊到一般、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通過為學生提供感興趣的學習素材,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直覺,讓學生感受、欣賞小學數學的美,感受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激發創造的潛能。為此,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有以下的體會與大家分享,希望同仁指導。
一、理清概念,體現過程
有教師說,小學數學概念最難教。從這可以看出,教學數學概念和學生理解力上的差異性。由于小學生認知程度的局限性,教材中沒有下準確的定義,這就給教師留下了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概念還是抽象的,他們形成數學概念,一般都要有相應的感性經驗為基礎,而且要把感性材料在腦子里來回往復,從模糊到逐漸分明,從許多有一定聯系的材料中,通過自己操作和思維活動逐步建立起事物的一般表象。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不要一下子給出概念的定義,需要通過感性的材料—觀察—思考—最終歸納得出結論,既要體現概念教學,又要體現概念的形成過程。
例如,我們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可以設計圖形的比一比、填一填、做一做、說一說等環節,引導學生觀察、操作、思考、歸納,這樣學生對概念的學習就有了一個先認識基礎材料,再觀察思考,歸納的過程。
二、過程凸顯,緊扣重點
新課標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注重過程,而且要突出重點,使教學有形式、有內容。如,我們在教學概念時要突出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感性的基礎材料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由表及里,層層深入,幫助學生把握概念的本質特征,再引導學生運用概念并進行創作。同時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學活動中有聲、有色、有動感的畫面,不僅叩開了學生的思維之門,也打開了他們的心靈之窗,使他們在欣賞、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動地、輕松愉快地獲得新知,使教學重點得以突出,難點得以突破。
三、借助多媒體,激發興趣
信息技術與教育的結合大大增強了小學教學的可塑性和多樣性。在小學數學中傳統的教學僅僅靠教師講解和一些展示,學生的興趣無法真正調動。現在通過直觀演示和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設生動、直觀、快捷的學習情境,吸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為新課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思考問題的能力。
但我們要注意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要有始有終,恰到好處,不能是為了“熱鬧”“新穎”而引入不必要的教學環節。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旋轉”相關知識時,可以在一開始就向學生展示具有旋轉現象的圖案,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目光,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旋轉”帶來的美,從而產生探索的欲望;新課中,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動態演示幫助學生明晰旋轉的三要素;拓展延伸環節,通過演示“這些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圖形旋轉而來的呢?”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可以說,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置身于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中而不知疲倦,并通過教師及時的問題預設,促使學生的思維不斷發展。
四、小組合作,提高效率
美國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東西,最好的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試一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容易接受。教學過程中,強調自主學習,注重交流合作,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進行問題解決,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恰當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僅能夠喚醒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具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教師一定要精選合作學習內容,什么樣的內容適合合作學習,什么樣的不適合;其次,選擇合作學習的時機,明確合作學習的步驟,保證合作學習的時間等等,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真正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旋轉的特征和性質”時,設計小組活動:“下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討論,共同來解決報告單上提出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并且節省了時間,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了培養,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和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對其中的一些共性特征加以分析、總結,采用多媒體課件實施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展現數學的動態過程和美感,豐富課程內容,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強化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唐紹友.論數學開放式教學及其素質教育功能[J].數學通報,2000(08).
[2]孫旭花,謝文彪.數學技術對于新世紀數學教育的意義[J].數學教育學報,2001(0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