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的績效取決于教育自身所攜帶正能量的多少,所以教學研究要著眼寬度,注重深度,追求高度,為教師發展引領未來。教研工作要凝聚互助正能量,傳播專業正能量,助推榜樣正能量。
關鍵詞:正能量;教師;專業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想讓教師更加專業,那你就應當引導她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追求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升教研工作品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全縣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成為縣教研室的第一要務。
一、領導關心支持,傳遞行政正能量
在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縣教體局緊緊圍繞“打造教育名縣、實現教育強縣”這個宗旨,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推動形成了我縣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趕超進位的強勁態勢。首先,局領導高度重視,教研設施裝備齊全,完善教研制度。其次,教研政策上給予傾斜,教研活動優先安排。教研室主任對每一位教研員關懷備至,小到辦公用品中的一支筆,大到教研工作中爭論的話題,讓教研員有了和諧的家的感覺。
二、團隊集體驅動,凝聚互助正能量
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各級教研機構要以區域教研、聯片教研、網絡教研等多種形式……切實解決學校教學活動中的實際問題,全面推進校本教研制度。”嘉祥縣教研室始終堅持把教學工作放在第一位,以教研促教學發展,以教學促質量提高。
1.組建強大的教研團隊。首先在全縣范圍內由學校推薦、教研室考察、教體局篩選縣教研室各學科教研員,對新進教研員進行培訓,以老帶新,一對一指導。其次,各鄉鎮教辦在縣教研室的指導下成立了小學教研室,組織精兵強將,為各小學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然后,各學校也都成立了教研室,學校選用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突出的教師做教研員,指導學校教師的教學。
2.聯片教研增加了互助的正能量。在縣教研室的倡導下,根據地理位置、學校現狀、管理水平、教師素質、教育質量等方面的差異,按照“相鄰為伴、輻射周邊、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步發展”的原則,各鄉鎮、各學校間建立聯系,同學科間開展教研活動,驗證了: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是兩個蘋果,一個思想加一個思想大于兩個思想。如,教學視導時郭主任為臥龍山鎮的兩所學校領導建議,學校領導采納后的教研效果非常明顯,聯片教研推動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名師骨干帶動,傳播專業正能量
學校里很多老師已經是縣、市級的骨干系列教師,還有一部分杏壇名師和齊魯名師,再前進沒有目標,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針對這種情況,為切實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骨干帶頭和輻射示范作用,并逐級推選杏壇名師和齊魯名師,通過績效考核、教學成績考核、師德考核、教研成果考核、課堂教學評價等多項措施,評選出嘉祥名師,走向“骨干教師—地方名師—杏壇名師—齊魯名師”的良性循環,利用名師效應推動全體教師的成長與進步。
1.名師和骨干教師根據學科特點成立工作室,制定和完善每個成員的培養目標,對工作室成員實施全程指導。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送課、示教活動,每學年在全縣范圍內上示范課不少于2節,到其他學校示教活動不少于1次,并至少舉辦1次專題學術報告,并組織青年教師跟崗學習,提高了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
2.名師和骨干教師引導教師參與科研活動,提高教師課題立項能力。組織青年教師申報國家、省市、縣級科研課題。通過引導教師參與科研活動,指導青年教師從問題出發,把教學研究的重心從文本引向課堂。青年教師一邊搞教學,一邊搞科研,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了教師的課題立項能力。
3.定期開展示范課、公開課和觀摩課。各學科教研員牽頭,以公開課、示范課、觀摩課為載體,突出“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示范課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為青年教師做出了榜樣;觀摩課和公開課提供了教師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機會。不同類型課的開展,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實引導廣大教師深入探討課堂教學規律,鉆研教材教法,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全縣范圍內形成人人都上公開課,校校提倡公開課,天天都聽公開課的良好教學氛圍。
4.實施教研員點課制度。教研員一改過去由學校安排講課的聽、評課制度,而是教研員到教務處查課程表,隨機點某個教師的課,力求聽到真實的課堂教學,聽完后再進行座談。座談時也改變教研員“一言堂”的模式,所有參與聽課的教師都說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教研員給予點評和指導,這樣不只是講課教師有進步,所有參與教師都能得到共同提高。
四、星級教學示范校,助推榜樣正能量
嘉祥中小學學校之間發展很不平衡。針對這種情況,嘉祥教研室開展“星級教學示范校”評比活動,通過學校報名,教研室審查材料、實地考察,評出嘉祥四中等十所星級教學示范校。評選出的星級學校的亮點在全縣展示、推廣。評先樹優活動在各中小學傳遞了榜樣正能量,促進了全縣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整體提高。
教研是一種意識和理念,更是一種機制和文化。教研絕非“一蹴而就”的運動,應憑借“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態勢,“從高遠處著眼,從細微處著手”,為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搭建廣闊的平臺,培植教師正能量,引領師生幸福成長!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