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新的教學大綱也指出:“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毙W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又特別感興趣,充滿著好奇。應緊緊抓住這份好奇心,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關鍵詞:學習興趣;好奇心;應用意識;創新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經常把數學知識包裝在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學得有趣、愉快、輕松、主動、深刻。例如,在設計《得數是6、7的加法》這一教案時,我設計了一個小朋友們去動物園植樹的生活情境。為了把數學問題更生活化,例題2中小朋友們種樹苗,讓學生說說種樹的好處,然后再算出一共種了幾棵樹,這里不僅給學生滲透了愛勞動的思想品德,而且還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接著,通過創設“學生自己種樹”“逛動物園(即把書中的練習搬進了動物園,讓學生在逛的過程中鞏固新知),兩個生活情境,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致力于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課堂上興致盎然、思維活躍,充分展現自己的智慧,在學習的愉悅和成功的體驗之中更好地學數學。
二、開展生活游戲,體驗數學樂趣
一年級的學生是活潑、天真的,要讓我們的學生保留那份活潑與天真,我們的數學課堂也活潑起來,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多彩的數學生活游戲,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學生認識了10以內的數后,我設計了一個擺數字的游戲,讓學生用火柴棒擺數字,說說每個數字用了幾根火柴。然后告訴學生只要移一移,添一根或去一根,這些數字之間能夠相互變化,讓學生通過合作游戲,自己去發現,然后匯報成果。學生在游戲中表現得非常主動,通過不斷嘗試,發現了其中的奧妙。
三、借助生活經驗,學會自主探索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蔽覀冊诮虒W活動中,要做到學生能夠探索的,教師不要代替;學生能夠發現的,教師不去暗示。盡量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自主活動空間,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探索成功的喜悅。
如,在教學《有趣的拼搭》一課時,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猜一猜球、正方體、長方體、圓柱誰滾得最快,誰又堆得最高,然后學生通過在斜板上滾一滾知道了球是滾得最快的;在桌面上堆一堆的活動中他們發現了正方體和長方體比較容易堆起來,球是最難堆的;再通過摸一摸的活動發現了它們各自的面又是不同的。這一系列的活動,不但使學生自己探索出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的基本特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親歷探究的過程,激活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要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數學教學還必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