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評價作為師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評價;激勵;發展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渠道,也是實施發展性評價的主渠道。在每堂課的教學中,注重人文關懷,講究評價藝術,就能營造民主和諧、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氛圍。下面就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評價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注重激勵,引導體驗
新課程強調課堂上要多激勵賞識,少批評指責,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可以一味地、毫無原則地對學生進行“賞識”“激勵”,而忽視給學生適度的挫折、指正,這種評價是不負責任的,是不完整的。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說:“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提出堅定明確和公開的要求。”作為教師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負有引導的責任,要充分利用評價語的導向功能,引導學生在層層深入的思維活動中獲得對知識的新奇感,讓學生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得到發展。
二、關注發展,培養創新
教師要關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在具體學習情境中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是否樂于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學習的興趣和克服困難的精神,是否真正地開動腦筋思考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對問題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師在評價時要承認和維護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學習語文,為學生的學習和自由發展創造寬松的時空環境。
三、改變方式,倡導多元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努力改變單一的教師評價模式,努力改變教師是評價權威的現象,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評與互評。通過自評,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長處、存在的問題,從而針對性地進行學習。例如,我在課堂上經常開展“小組挑戰賽”“激情對對碰”等有趣的活動,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將學習任務分給各小組,然后通過小組匯報的形式來檢測,每組輪流派代表匯報,學生互相評說本組成員在活動中的表現。客觀公正地評價本組和別的小組在讀寫活動中的表現。
新的課程和理念,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學習環境。作為語文教師有責任通過課堂評價改革,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命活力,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進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諧,發現生命的燦爛。
編輯 馬燕萍